标签:
全国哀悼日汶川地震杂谈 |
举国哀悼,祭奠亡灵、激励生者
赵志疆
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灰色印迹因这一天的到来而显得更加凝重。14时28分开始,13亿中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罹难者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放声鸣笛,防空警报骤然响起。灾难过后的7个日日夜夜,举国民众压抑已久的悲伤,在这一刻尽情释放。
这是中国首次为重大灾难遇难者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这是5000年来第一个属于普通民众的国家哀悼日。当国旗降下、汽笛鸣起,我们每个人都在以国家的名义为遇难者泪流满面。大灾大难带来了大痛大悲,国家哀悼日的设立和实施,最终将之转化为了大仁和大爱。“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以人为本,莫过于此!
与此同时,国际公认的所谓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早已过去,生命的奇迹却不断在那片刚刚经受了沉痛打击的土地上上演,幸存时间纪录依然在继续延长。
北川县毛坝小学3名小朋友被困地下4天多,相互鼓励奇迹般生还;什邡市蓥华镇化工厂31岁女工被困废墟124小时,获救后她吃力地对营救人员喊道:“我很爱你们!”北川县46岁的龚天秀被废墟掩埋73小时,消防官兵发现后,因为空间狭小无法施救,她要来锯子和剪刀,自己锯掉小腿、剪断筋肉,爬出废墟,她的解释很简单——为了娃儿,一定要活下去!
痛彻心扉的巨大灾难过后,每一个幸存者都使我们对生命的奇迹肃然起敬,而支撑他们的动力无一例外是坚韧而有力的爱心。巴金说过,“人不单单是为吃米而活着”。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单单吃米并不足以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灾难过后,在那些既没有米吃也没有水喝的黑暗日子里,正是凭借对生命、对生活、对亲人、对社会的无限热爱,那些幸存者才最终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对生命的热爱可以支撑着让自己活下来,对亲人的爱可以翼护亲人躲避危险,对社会的爱则可以庇佑更多的人远离灾难的阴霾。在灾难发生后的这些日日夜夜里,我们目睹了太多生命的悲剧,也看到了爱心自救与爱心营救的一次次成功。悲痛与欣慰成了牵引人们情感的两条线索;哀悼与感恩成了我们同时面对的两个议题。国家哀悼日的设立,将这一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国家的名义哀悼逝者,不仅仅是为了寄托哀思,更是为了汇聚爱心、积蓄力量以展示对生者的关怀。
目前依然有14000余同胞身陷瓦砾废墟,与死神赛跑的自救与营救依然在不间断地进行。那些还在顽强抗争的同胞,请你们相信,这一次鲜艳的国旗俯下高贵的身段,不仅仅是为了向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更是为了降低身姿使你们看得更加真切;汽笛警报的纵情放声,不仅仅是在向阴阳相隔者寄托尘世的哀思,更是向栖身废墟的你们发出深情的呼唤——山崩地裂割不断血脉亲情,我们始终与你们同在,让我们共同携手用爱心的力量创造更多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