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豪认干爹本是一场交易

(2007-11-17 13:41:27)
标签:

时事评论

富豪

认干爹

慈善

作秀

分类: 赵言赵语
 富豪认干爹本是一场交易

赵志疆

《东方今报》曾于9月18日推出了“黄久生11年反哺家乡人”的报道,受到全国读者的关注。这篇报道也被珠海市一位地产富豪记在了心里,11月12日,记者接到其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点名要报道过黄久生事迹的记者前去采访,因为他们老总要去广东农村资助一位曾沿街乞讨的老人,并要认老人为干爹,而他们老板认为,此举要比黄久生的事迹更有意义。(9月15日 东方今报)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富豪认干爹本身就是在作秀,做此判断并非基于此此君曾有过诸如“请百岁翁代言楼盘”之类的“前科”,而在于其唯恐世人不知的高调亮相行为——并非先认干爹,而后才有报道;而是事先通知记者,然后才煞有介事登门认父。看得出来,在这幕自己一手策划的演出中,富豪更加看重的是其中过程,如此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究竟是想做给谁看?

富豪自认为比11年默默无闻照顾680户孤寡老人的黄久生更有意义,并将两种行为总结为一“动”和一“静”。“动”、“静”之间,慈善和作秀的区别一目了然。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大多喜“静”,惟其喜静,因此耐得住寂寞,也才能在不被世人关注的环境中默默坚持。所谓作秀大多好“动”,往往是戏未开场早已锣鼓喧天,对于这些习惯于在人声鼎沸的闹市演出的人来说,一旦失去外界的关注,是否能继续坚持将演出继续还真是个问题。人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而作秀者也往往更热衷于卖弄口才而不是展露把式。

在此事件中,“富豪”和“干爹”是两个颇为惹眼的关键词。富豪解释说,“这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素昧平生的两个人究竟能有多少情感可供自然流露?通过报道可以看出,富豪认干爹的标准其实只有一个——足够穷。足够穷所以足够刻画贫富鸿沟,因此就愈发显得有吸引力,更容易制造轰动效应。问题是,这样随手拉来的干爹到底能有多少感情的因素?真正的慈善旨在为他人提供帮助,不需要也不在乎得到什么样的“名份”。如果有心行善,富豪尽管施加援助就已经足够,何必降低身段认一位素无瓜葛的贫困老人为父?当富豪将“干爹”这样的称谓看得比提供援助更为重要的时候,他究竟想要从中得到什么也就不言而喻。

每逢富人作秀,总有人提出“聊胜于无”之类的观点,甚至天真地以为,这也不失为对慈善事业的一种补充。但笔者想要提醒的是,慈善与作秀原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慈善是一种不计回报的付出,而作秀更多地只是一场交易。

富豪认贫困老人为干爹,虽然不足以从老人那里直接获益,但因为外界关注而获得的利益也许将远大于此,即使作为一种“在商言商”的营销策略,这笔开支比起“请百岁翁代言楼盘”显然微不足道。实际上,所有的类似炒作都隐藏着一种交易的冲动——或为名、或趋利,有所图的作秀者显然不会随意散发自己手中的筹码。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作秀者自然希望将场面做的足够壮观、名头足够惹眼,而不可能像慈善者那样隐匿于幕后无偿付出。

“即使作秀,终究也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因此值得肯定。”这是很多赞成者所秉持的观点。其实,作秀者并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更多地还是在帮助自己,而这也正是作秀与慈善的根本差别所在。做个也许并不恰当的比喻:作秀者就像是登台献艺的演员,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手中使用什么样的道具,所看重的只是演出的效果和最终收益,而当他们演出结束赚得盆满钵满之后,那些曾经被使用过的道具有必要为此而表示感谢吗?作秀本身就是一场交易,既然作秀者如此看待,接受援助者不妨同样视之,没必要为此而背负额外的心理负担。

作秀从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慈善,无论类似令人瞠目的作秀之举再怎么花样翻新,充其量不过是体现了“在商言商”者“经济理性人”的狡黠,纵使没必要大加鞭挞,也完全不值得献上廉价的赞美。我敢跟诸位打个赌——虽然富豪一本正经地记下了“干爹”的生日,来年他是否还会如约而至,我看还真有点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