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赵言赵语 |
解禁路边摊彰显城市价值
赵志疆
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民无需再为修鞋、修伞等琐事而四处寻寻觅觅了。记者从市容环境卫生行业2007年便民利民措施发布会了解到,“五一”前,一份《城市设摊导则》将出炉,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2月26日
东方早报)
城市管理者与路边摊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很多城市已经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虽然如此,也没有哪个城市能将路边摊清理干净。小摊贩需要养家糊口,低收入市民渴望差异化服务,两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孤军奋战的城市管理者很难打赢这场“战役”。上海市变堵为疏的管理举措得到了外界一致好评,很多人认为这是路边摊的福音。在我看来,比小摊贩的福音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举彰显了城市价值的体现。
城市打击路边摊贩仅仅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为了单纯追求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往往置小摊贩的自身情况与市民的实际需求于不顾。这不仅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而且还容易激化矛盾冲突。即使城市最终能将小摊贩“赶尽杀绝”,城市光鲜的外表之下依然是一颗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心,很难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解禁路边摊最大的转变在于,城市不再单纯以管理者的身份裁决路边摊的存废,而是本着服务的宗旨将评判的权利交给了市民。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务市民,只要路边摊能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何妨有选择地加以保留?这不仅可以方便市民生活、保护摊贩利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核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享受到便利的服务与真实的归属感,而城市的文明内涵显然要比光鲜华丽的外表重要得多。
2002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在国内首次提出城市价值链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城市价值是否最大化的重要标志。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解禁路边摊不仅可以给小摊贩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分享城市现代化文明的成果;而且可以兼顾那些城市低收入群体有选择性的享受差异化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城市只有首先令其中居民感到舒适和自由,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品位;只有市民的生活质量逐步得以提高,城市质量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说,解禁路边摊不仅仅是一项人性化举措,更是打造和谐城市、宜居城市的一种有益探索。
解禁路边摊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这不只是因为城市管理者对待路边摊的态度转变,更在于由此体现出来的城市管理思路转变。有了这种转变,相信因此而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路边摊。以多维度的生活质量来考量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由此,不仅希望上海市解禁路边摊能为其他城市带来思考,更希望这种管理思路的转变能给更多的城市带来启迪。
前一篇:这个情人节有点冷
后一篇:广电总局不该成为选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