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赵言赵语 |
彩铃献给“红头文件”听?
赵志疆
日前,贵州省黄平县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单位,要求全县副科级干部统一更换彩铃。于是,全县300多名副科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的手机铃声在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同一首歌曲,并且在更换之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铃声被更换。有的甚至家里的电话都被更换了同样的铃声。(8月29日 广州日报)
“红头文件”的正式称呼是公文,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而发出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工作人员的手机用不用彩铃、用什么样的彩铃,这些显然都不属于公共事务范畴。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强制统一彩铃,无疑是把原本属于个人偏好的私人行为给公共化了,这显然是政府职责的一种严重错位。
“红头文件”集指导性、强制性于一身,因其特殊的性质,而被人们普遍视为“尚方宝剑”。但是现在“红头文件”的权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而看到类似于“彩铃通知”这样的“红头文件”之后,对于某些地区愈演愈烈的“红头文件”泛滥之风似乎也就不难理解。
“红头文件”是除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以外的具有行政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出台应该有着严格的规范。但是黄平县政府仅仅为了手机彩铃,竟然要煞有介事地制定出一个“红头文件”来,原本司空见惯的手机铃声也因此而上升到了“政治任务”的高度。在这样“拍脑袋”决策的背景之下,当地一年的“红头文件”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而每天沉浸于这样的“红头文件”之中,他们的工作效率到底又能有多高呢?
彩铃献给“红头文件”听,这样的铃声怎么听都觉得别扭。在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红头文件”不仅体现了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反映了相关领导的执政水平。因此,在制定颁布之初必须要对它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红头文件”的科学和规范,而不能出于各种目的盲目发文、滥用“红头”。
虽然黄平县领导表示,将收回这个“肯定不妥”的“红头文件”。但是我想,通过这件事,当地政府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规范“红头文件”的运作以避免类似闹剧的出现。“红头文件”虽不是立法资源,却也是必须考量成本与效率的行政资源,不能总是等到激起不良反应之后,才如梦方醒般试图以“文件”来推翻“文件”,靠“红头”来修正“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