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赵言赵语 |
见义勇为怎成晋级依据?
赵志疆
从一个普通的科员,连升两级成为主任科员,并且一下子进入领导干部序列,当上了副镇长,这一切的变化都与去年6月那次勇抓小偷直接相关。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办女干部程红妮曾获得过“全国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在5月17日当选马额镇副镇长后,她却有些胆怯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做领导的料,心里一直在打鼓。”(5月28日 华商报)
看惯了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场景后,程红妮的遭遇无疑使人为之欣慰。然而欣慰之后,疑惑随之而来——见义勇为当镇长毕竟不同于镇长见义勇为,仅仅依靠一次见义勇为的壮举,能否成为破格提拔的依据?
选拔任免领导干部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考核。程红妮从来就没有过想要当领导的主观意愿,当选镇长对她而言是一份额外的奖励而不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肯定。因此程红妮当选镇长之后,感觉到的不是喜悦而是压力,不仅她本人一直说自己“不是当领导的料”,就连她的亲人们也纷纷对其能力产生怀疑。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程红妮能否胜任目前的工作,实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见义勇为”给程红妮带来了无尚的荣耀,也给她增添了无穷的烦恼。自从被树立成典型后,同事和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前亲密无间的姐妹关系没有了。“感觉大家和我好像有距离了,不是我变了,是大家对我的态度变了。”而那屡屡被人挂在嘴边的“见义勇为”标签也让她感到浑身不舒服,虽然她一再声明自己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但是她已经很难再“普通”下去了。
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想起了那些“流血又流泪”的见义勇为者。他们和程红妮所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但是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却一样因为见义勇为而被打破,而这样的境遇原本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得到的。
为了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一批典型被轰轰烈烈地树立起来,与此相对,更多的见义勇为者却因为事迹不够“典型”而游离于公众关注的视线之外。于是,在那些见义勇为的典型为名利所累的时候,更多的“非典型”见义勇为者只能独自承受着见义勇为带给自己的伤害。同样都是见义勇为,两相对比,这是一种何等令人心酸的差异?
见义勇为者需要奖励,但最需要的是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相信每一个见义勇为者都不曾想到过要以此作为加官晋级的资本,我们又为什么要把英雄看得那么急功近利呢?选拔干部更应该看重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见义勇为与否,如果真的是要关心见义勇为者,完全可以选择那些“非典型”者雪中送炭,何必非要万般宠爱于“典型”一身,使他们物为己累呢?
面对邪恶,每一个见义勇为者都是真正的勇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弘扬他们的精神,不搅乱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这应该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