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别忙“全面取消”广电总局的“小金库”

(2006-03-30 23:57:18)
分类: 赵言赵语

先别忙“全面取消”广电总局的“小金库”

赵志疆

3月29日,审计署发布的2006年一号公告中提到,针对2004年度审计曾查出的人民银行、广电总局的收支未完全纳入中央预算问题,财政部已对人民银行实行费用专户管理;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广电总局集中中央电视台收入留作自用的做法。(3月30日 新#报)

公告中此番话透露出了三层意思:1、央视收入的一部分需要上缴其主管单位广电总局;2、广电总局并没有将这部分钱如数上缴国家财政,而是私自留做他用;3、审计署发现问题后,财政部出面取消了广电总局的这一作法。此举的积极意义无须多说,然而使我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财政部“取消”了广电总局的这一作法,而不是“取缔”或是其它?“取消”是温和的,甚至软弱的,而且“取消”之后是否就意味着此前的旧账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呢?

我国电视管理机构的性质是,“四级办台、均为国有”。公有国营是中国电视业的根本性质,其最高机构就是直属于国务院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电总局作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理应在内部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然而从审计署的公告中不难看出,广电总局并未真正做到这一点。

按照有关部门对“小金库”一词的解释,“小金库”是指违法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对比之下,广电总局私自截留央视收入的做法何异于自设“小金库”?作为一种严重的财经违纪、违规行为,“小金库”始终都是专项清理和集中整治的对象,倘若广电总局的这种做法真的被认定为是在私设“小金库”的话,那么广电总局又该因此而承担一种什么样的责任呢?

毋庸置疑,广电总局的社会公信力正在日渐降低,此种尴尬一方面源于广电总局“裁判员兼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与下属单位央视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往来。如果说此前民间的诸多非议还只是主观臆断猜测的话,审计署公告无疑印证了人们的这种猜测。广电总局与央视之间垂直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再加上巨额的资金来源,广电总局在行使管理职权时,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选择性执法”倾向的问题,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这种角度来看,全面取消广电总局私自截留央视收入的做法,无论是对避免财政收入流失,还是重塑广电总局的社会公信力而言,都是不无裨益的。不过我觉得,此举还应该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先对广电总局的私自截留作出一个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全面取消”不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