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错字明信片”寄到韩国

(2006-01-03 22:52:31)
分类: 赵言赵语
别把“错字明信片”寄到韩国
 
赵志疆
 
在国家邮政局公开发行的明信片上,11首古诗竟有7首出错!“11首古诗竟然有7首都出现了错别字,太荒唐了,这简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亵渎!”看着摆在面前桌上的一堆明信片,看着那熟悉的诗句被人随意“篡改”,古诗词爱好者伍先生越说越气。他不准备把这些明信片烧掉,“留着,当反面教材,以后教育下一代!”(12月29日 信息时报)
 
国家邮政局公开发行的明信片上,竟然错字连篇,这实在是令人震惊,然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邮局某些工作人员对待此事的态度。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伍先生买到“错字明信片”的邮局,不仅明信片还在正常销售,而且当记者上前询问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很无所谓地说:“我们只管卖,哪里会看得那么仔细。要是真的印错就好喽,你可以多买一些啊!”如此贻笑大方的东西,竟然“要是真的印错就好喽”。看得出来,在这位邮局工作人员的眼中,明信片上的错别字也许根本就不值得这么大惊小怪。
 
明信片如果偶然出现一两处细微错误,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方寸之间却涌现出了这么多的纰漏,这早已不是简单的几句疏忽大意所能掩盖得了的。即使错字的出现责任归咎于印刷厂,邮政局难道就不需要对自己交付印刷的明信片进行必要的审查了吗?广东省邮政局有关工作人员尴尬地表示,只注意明信片印刷的精美,并未在意古诗这一细微之处。一个人没有注意到古诗中的错别字也许有可能,但是从明信片的设计、到印刷、到审查、再到最终的上市,这中间要经过多少人的眼睛?难道所有人竟然都只注意到印刷的精美与否,而没有看到上面的古诗?
 
其实,我宁愿相信这位邮局工作人员所说全部属实,否则的话我还真无法继续往下猜测下去,因为这样一路寻根究底的结果很可能只剩下了一个——除去疏忽大意者之外,或许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古诗的原文是什么,自然也就无法鉴别出其中的错别字了。而这似乎是比古诗出错更为尴尬的事。
 
就在看到这篇报道之前,刚刚看了《环球时报》转载韩国媒体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令人心寒的中国人的汉语功底”。文章说,多年来中国一直推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从而导致了今天的情形:许多人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来的汉语文章却是错误连篇。中国年轻人的汉语水平令人担忧,作为韩国人,我们有必要回头看看我国是否也在上演着与中国类似的一幕。
 
原本看起来像是在杞人忧天的这篇文章,却因为明信片上的这几个错字变得异常鲜活起来。两件事的发生也许纯属巧合,然而我还是在想,如果这种错字明信片不幸发送到了韩国人的手里,也许他的这篇文章又将多了一条最新的注释。
 
不管错别字是如何出现在明信片上的,尽快收回这些贻笑大方的东西,尽力挽回社会不良影响已是当务之急。不过在此之余,笔者还是想善意地提醒那些所有经手错字明信片的人,对那些传统文化瑰宝,你们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尊重又有多少?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是我们赖以自豪的资本,面对本民族的文化财富,如果沦落到叫一个外国人去指指点点地教我们怎样去学会尊重和学习的话,很难想象那将会是怎样一种难言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