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办大学别墅“养”宿舍应该肯定

(2005-12-12 15:39:21)
民办大学别墅“养”宿舍应该肯定
 
赵志疆
 
民办高校重庆信工学院的住宿标准分为5个等级。头等是连排别墅,年收费标准:男生2800元,女生3200元。第二等小洋楼,每年收费1900元。第三等是新建的宿舍楼,有彩电和热水器,每年收费800至1200元不等。第四等每年收费400元至680元,没有热水器。第五等是免费房间,专为贫困生提供。(2005年12月6日 重庆晚报 )
 
与学生们的平静相反的是,住宿分等级在当地教育界引发了争议。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处一负责人介绍,公办高校的学生公寓都是统一的设施和收费标准,每年800元至1200元不等,最高不超过1500元。民办高校住宿分贫富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影响。他强调,学生进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享受。
 
进学校确实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享受,但是物质因素却往往能影响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说,空调、别墅根本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并不会因此而滋生额外的优越感。如果他们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真的就甘心从此老老实实地呆在校园里做“苦行僧”吗?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庭支出是他们更为实际的选择。每一笔不必要开支的增加都会加重家庭负担,从而难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
 
在公办高校“一刀切”式的住宿收费标准面前,这两种矛盾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富裕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贫困学生的感到经济负担沉重。而这两类学生正是在校外租房大学生的主力。“禁租令”的无疾而终无疑表明,当学校住宿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时候,也就无法遏制他们在外租房的冲动。从这种角度来看,民办高校收取不同费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应该是一种比较务实的选择。最起码学生还是住在校园里,总比在外租房更加便于管理得多。
 
用“不利于学生成长”来否定民办高校的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站不住脚。毋庸置疑,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多数都已经是成年人,即使“成长”也应该已经“长”得差不多了,为什么还要害怕他们看到这种客观差距呢?大学不仅是要培养学术上的精英,更是要培养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与其寄希望于淡化甚至掩盖贫富差距,不如教育学生正视差距,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来改变命运。
 
贫困生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如何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向富裕学生提供高标准的住宿服务,收取费用来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住宿,既满足了富裕学生的需求,也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这实际上是经学校之手完成了富裕学生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而学校本身并没有损失什么。这样一种一举三得的做法难道不是很好吗?
 
正因为如此,笔者对民办高校学生住别墅的事情持肯定态度。毕竟,通过这一举措不仅使富裕学生住上了别墅,更重要的是使贫困学生住上了免费宿舍,而这正是占据大学生总数20%的贫困生们所期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