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画饼”是否在为春运大餐作铺垫
赵志疆
数十年只涨不降的火车票价开始出现“异动”,成都火车站对部分路段票价开始打折出售。成都—广汉的硬卧上铺票原价39元,现价仅为15元;成都—德阳的硬卧上铺原价为41元,现价则为17元……路途越近,车票价格打折幅度越大。(2005年11月17日 工人日报)
成都火车站业务科科长许俊解释说:“我们这次降价,主要是为了增加上座率,特别是促进中短途卧铺票的销售,以适应客运市场的需求。”但是,此举真的能迎合广大乘客的需求吗?
笔者查阅了一下资料,成都市距离广汉市只有50公里左右路程,距离德阳市也不过60公里。不要说原本40元左右的票价有点高得离谱,即使票价折扣打得再多,在如此短的乘车区间之内,有购买卧铺票需求的乘客究竟能有几人呢?
乘客对卧铺票的需求本来就是随着路程的增加而增加,而成都火车站此次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路途越近折扣越大;言下之意,路程越远折扣将会越小,甚至是没有折扣。看得出来,即使是车票本身打了不小的折扣,但乘客还是很难真正从中获益。虽然号称是“票价坚冰首度松动”,但至少现在看来,这种松动的作用还仅仅是停留在其象征意义上。
即使这样,仍然不妨碍有人为这来之不易的“松动”而喝彩。铁道部一位官员表示,火车票打折在中国铁路史上确实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作为企业,他们为确保盈利必然会采取种种方式参与市场化竞争,即旺季涨价,淡季或在受到公路、航空运力冲击时就降价。“这是适应市场的一个好方法。”
这位官员的话首先是肯定了铁路的运输企业地位,其次肯定了铁路企业正在努力适应着市场,自然而然地,由此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车票涨价。有淡季就会有旺季,能打折自然也就能涨价,表面看起来这似乎确实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千万不要忘了,与这次遮遮掩掩、挑肥拣瘦的车票折扣不同,铁老大的每一次涨价可都是全面飘红,从来未曾有过什么长途、短途之分啊!
铁路部门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一直让他们在涨价潮中饱受诟病,这一次他们终于自贬身价把自己摆在了企业的位置上去“迎合市场需求”。因此,这次打折的象征意义是双重的。对于乘客而言,不管你是否真的从中得到了实惠,反正折扣已经打过了。对于铁路部门来说,既然可以打折,当然也能涨价。每每想到这些,就不禁让人头皮发麻。要知道,现在的淡季局面不过是暂时的,随着年关将至,新一轮的客运高峰马上就要来临,火车票涨价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谁知道经过这么一次打折之后,票价会不会连本带利涨得更猛,而且更加理直气壮?
后一篇:烈士陵园为何丑闻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