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是玉关情—潘玉良墓前随想(图)

(2006-04-12 08:03:22)
分类: 散文随笔

总是玉关情—潘玉良墓前随想(图)  

总是玉关情—潘玉良墓前随想

高远

    清明时节,天朗气清,我踏着青苔与蔓草,拜谒了潘玉良在巴黎的墓地。

    潘玉良的墓地坐落在蒙帕纳斯墓地第七墓园,我去时巴黎已是春色盎然,花草生香,而蒙帕纳斯墓园的景色却是三月犹萧索,垂柳未觉春。我先进东门,顺着大路一直往前走,行到底向左拐,就是第七墓园潘玉良墓所在地。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墓地常常被认为是凄然萧落的场所,除清明祭日之外,不会有人无端光顾这安宁的“世外桃源”。在巴黎则不然,巴黎人把墓地当作公园来看待,将它视作心灵的栖所。

    在这里,你找不到世事的纷争,寻不着人群的嘈杂,更没有名利的硝烟和俗世的尘埃。这里拥有阳光,拥有绿草,拥有清风,拥有花凝。你的一切心思,都会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不经意间变得淡然,沉静,从容,开怀,它可以映照出你的情思心影和除却天边明月、没人知的思绪情怀。

    潘玉良的墓地就坐落在小径的旁边,从一片灰蒙蒙的墓中望去,她的墓冢颇显得沉郁凝重。蒙帕纳斯墓园我一年一般都来数次,有的时候是专门来遛弯儿,有的时候是来寻访法国艺术家,如加布里埃尔、丹第、圣·桑和弗兰克等人的墓地。

    潘玉良的墓冢为黑色,大理石的材料,墓碑上刻有中文:“潘玉良艺术家之墓”,法文为“PAN YU LIN peintre(画家)sculpteur(雕塑家)1899—1977 ”和“王守义之墓”,法文为“WANG SHOU YI,1898—1981”的字样。墓碑正中是中文,左方为简洁的法文字母,右方乃华丽的勋章图案。

    说起潘玉良的一生,宛如一曲时代的绝唱。从序曲、主题、变奏、一直到终曲,奏尽了人间的起伏跌宕,四季凄凉。潘玉良一生曾创作过六千余幅作品,获得过数十次国际大奖,她被认为是“将中西风格融为一体的一代绘画大家”。读潘玉良的作品,无论是油画的凝练自然,风姿焕彩,还是很少为人所见的大开大合,蓬勃激荡的雕塑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会让人感觉到纯洁的意义

    西方人评价潘玉良,是“集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其实,潘玉良的骨子里蕴含的更多是中国古典的优雅与西方浪漫的精髓。你若看潘玉良的静物作品,构图之洒脱,设色之独具,都是绝无仅有的。

    最为地道的是,她看似温情的笔底深处娓娓道来的是内心的强烈情感,就像是海啸爆发前海水与清风宁静的诉说一般。潘玉良的人物作品,金丝点彩,铁线勾描,着意夸张,无心粉饰,处处充满笔简意远、开阔寥朗的艺术大情怀。

    潘玉良最有影响的是女人体作品。作品中丝毫没有小家碧玉的狭隘情思,你所看到的,是那黑夜中所透出的深邃悠然,蕴藏着深刻的悲恸与豪情。我个人最为钟爱潘玉良的人体白描作品,从她作品的简洁笔触里,人们可以感觉到线短情长,欲说还休的潘玉良的独特艺术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笔触中使人领悟出哲人理性的光芒。

    尤其潘玉良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何尝不是她人生历程的写照?你细细品味,慢慢读来,在惊艳之时不觉黯然神伤,她的作品无时不在向你诉说着“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寂情怀,与“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思乡心境。

    潘玉良的一生是不幸的,她出生在封建遗盛,风雨如晦的时代,她自幼被送入烟花柳巷,尝尽凌辱,成年后又漂泊四海,心知冷暖。在艺术上最初不晓春归何处,路在何方,她是一个孤独的旅者,天涯终老,无语凄凉,鬓染白霜,自叹唏嘘。

    潘玉良又是幸运的,她一生得到潘赞化、刘海粟、王守义等人慧眼识才与悉心爱护。她一路走来,梅花苦寒,丹青满纸,香飘艺苑,硕果累累。潘玉良无论在人生旅途里,还是在艺海生涯中,都是那一时代杰出女性的代表。即便现在女性解放,个性张扬的年代,也再没有潘玉良这样的作品,再出不了潘玉良了。

    我站在潘玉良的墓前久久沉思,这就是一个杰出艺术家和一位普通人的一生,华丽凄美,平凡朴素,都融化在这厚重苍浑的石碑中了。几只燕子飞落进路边的树丛,燕语鸣唱,在寂静的墓园中传得很远,也把我飘飞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我转回身,找到墓园的办公地,要来一只木桶,打上满满一桶清水,将潘玉良的墓冲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随后再把我带来的鲜花放在墓碑之上。此时夕阳西下,残阳似血,余晖洒落在墓地,清风拂润着鲜花。我离开这里时,回首遥望,潘玉良的墓冢是一片洋墓当中唯一的汉家陵阙。

    听人说,潘玉良临终前坚持穿着旗袍入殓,想必她是太思念家乡了吧。据说潘玉良一生有两枚最钟爱的印章,一枚叫做“玉良铁线”,一枚叫做“总是玉关情”。每有得意之作时,她便使用第一枚印章;如果是思念家乡的作品,她便签上第二枚印章。

    对于异乡人来说,漂泊的旅行何尝不是一种思念的表白?可能画家自知魂已断,不忍空留梦相随吧。我此时忆起李白菩萨蛮的词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燕子来时,梨花纷落,变尽人间,又是清明。我从蒙帕纳斯墓地归来,写下这篇随笔,以缅怀前辈,将此文献于博友们,以共飨共黾。

                  总是玉关情—潘玉良墓前随想(图)

注:以上潘玉良、王守义之墓为作者拍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法则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