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夜渡心河

(2007-03-28 21:50:47)
标签:

夜渡心河

   尚能。前辈。一个我所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一个传奇的声音。5年前完整的听完了一期罗刚的祭文,那时,我刚刚成为那个黄金时代的后期演员。我希望我曾经是称职的,那个时代,承载了太多的情愫和理想,简单而朴素。至少,我也曾纪念。
 
转贴:尚能之死
  
  心河难渡:著名主持人自杀之谜
  
  尚能,湖南经济广播电台《夜渡心河》节目主持人。这位被誉为“长沙第一嘴”的名主持人,在1997年8月19日傍晚,以特有的方式为自己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句号。这也是我国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发生的第三起谈心节目主持人自杀事件。
  
  
  尚能之死,再次震惊了我国的演播界……
  
  
  挥洒青春和热情,收获鲜花和掌声
  
  
  尚能原名李尚能,今年34岁,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尚能在首都北京的一家军工厂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1年8月,他带着一口京腔回到湖南长沙。
  
  
  1983年,尚能考入湖南师大中文系。他凭着那口纯正的普通话,担任了校广播站站长,在湖南师大颇有知名度。1987年,尚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长沙长桥看守所当管教干部,后来又被抽调到某乡当挂职副乡长,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991年10月,在全国一片电台直播节目热中,湖南成立首家经济电台,经过公开招考,尚能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
  
  
  初入湖南经济电台,尚能主持的是一档较为严肃的法制节目和刻板的交通节目。尚能的长处无法发挥。将近一年,他并未在听众心中留下什么特殊印象。那时锋头正健的,是几位年轻、活泼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尚能很落寞,也很无奈,他对朋友说,人老了,脑子赶不上更年轻的那一拨儿了。
  
  
  1993年下半年,湖南经济电台比照外地同行策划了一个夜间谈心节目,这个节目起初叫《连心桥》,由赵霞主持。后来,赵霞主持另一档节目,这档谈心节目交由尚能主持,并改名《夜渡心河》。这下尚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他全心投入,挥洒着青春和热情,迅速脱颖而出,赢得了“长沙第一嘴”和“一代主持奇才”的美名。
  
  
  尚能主持《夜渡心河》头一年,竟收到听众来信上万封,走入他的办公室,他的桌上摆着的是堆积如山的信件。
  
  
  据说有一次尚能去繁华的黄兴路购物,被一位热情的女营业员听出了声音,引起路人围观,结果导致交通堵塞长达两个多小时。
  
  
  株洲湘中化工厂的助理工程师刘亚晖特别迷恋尚能的节目,在不到1年时间里,他先后来信67封(信封上编写了顺序号)。每次来信,寄来的都是尚能主持节目的录音记录,而且字抄得工工整整,其用心之诚,真是令人感动。
  
  
  1994年春节期间,长沙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日升木业有限公司的外方代表、日籍华人刘正志先生有天晚上收听了尚能主持的《夜渡心河》,当晚便跑到经济台找尚能交谈,并表示愿意帮助经济台申请日本政府对华文无偿援助……
  
  
  尚能成为众星捧月的偶像,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扶摇直上。
  
  
  尚能主持的《夜渡心河》节目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与他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主持好节目,他阅读了大量的书报杂志,涉猎各种知识,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他感到,要使节目上档次、有深度,自己不提高不行。尚能曾经对他的老师邓余保说:“责任感、正义感、知识面、人格力量、语言艺术构成合格的主持人。”
  
  
  无疑,《夜渡心河》使尚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听众永远不会知道的是,在鲜花和赞誉的背后,一种深刻的孤独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尚能逼来……
  
  
  主持人呀,你走不出这“边缘”
  
  
  成名后,尚能开始把自己头顶的光环看得很重,他常以名人自居。有一次,他与女友一起去一家商店购物,他坚持要打“六折”,营业员说商店没有这个规定。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去叫你的老板来。老板来了后,也不知道站在面前的男人就是什么节目主持人,尚能为此发誓再也不进该商店。回去后,他还多次跟朋友说:“商店老板有眼无珠,是故意跟我过不去。”
  
  
  与此同时,这种名人心理也开始渗入到他的节目中。有听众指出:人们难以听到尚能所标榜的“与人平等”的声音了。他那种听完听众反映的情况后便大发议论的“高明”和对真诚听众质问式的“是不是”与“对不对”,散发着浓烈的俯视众生的自负味道。在一次节目中,有位听众说自己结婚了,又没房子,所以很痛苦,希望尚能出出主意。谁知尚能竟直通通地说:“你没房子,我还没房子哩!你没房子找我,我没房子找谁?”这一播不要紧,第二天,不少听众跑到电台,质问台领导为什么不给尚能分房子,弄得领导哭笑不得。节目中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尚能生前曾写过一篇华丽的日记,题目叫《边缘》。他在这篇日记里写道——
  
  
  “我多么期望在边缘的不是人,而是事!或者不过是具体的情节,它并不决定性质——这也不行啊,除非你不想起长笛的呜咽,不想起潜流下的冰川,不想起初春的雪,不想起那缸陈酿的酒,不想起在年复一年的楼梯口上你依然揣着一份刻骨铭心的回忆和梦想……
  
  
  你走不出这边缘。”
  
  
  尚能常把自己比喻成“边缘人”。所谓边缘,简单地说是事物中心的外圈,是“接近”而未“进入”。这个比喻可谓生动贴切,并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尚能为浮名所累、为虚荣所缚的真实心态。
  
  
  不是吗?尚能主持的节目老幼咸喜,其风格之异,收听率之高,是省级电台其他节目所无法比拟的。可是1995年全省举办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双十佳评选,这是湖南省首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评比,尚能原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名落孙山。对此打击,尚能自嘲地说:“在听众眼里,我是最好的。”说得酸溜溜的。
  
  
  尚能一位师长的爱人在某大学出版社,她听了尚能的节目,觉得挺不错,萌发了请尚能写书的想法。尚能很兴奋,愿意将每次节目的录音整理成文,然后加工润色。他还为此专门雇请了一名帮工,并整理了数万字的文稿,书名也取好了,叫做《星空下的收望》。然而,l年过后,他仍在出书的“边缘”徘徊。因为对他而言,“写作是一种奢侈”。他太浮躁,哪能静下心来著书呢?
  
  
  在听众眼里,尚能是一个博学多才、知识丰富的学者,是幽默风趣、想象独奇的诗人,但挚友兼同事景顺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你那些东西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尽管尚能不以为然,内心却十分清楚:他不过是一个收集知识卡片的皮货商。因为他知道,电台里口口声声某个观点是自己多年所思的结果,其实不过是上节目前在朋友家里听来的观点。他的确看了不少书,浏览了不少报刊杂志,流行的不流行的都涉猎了,但他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边缘地带”,并没有浸淫其中。许多次,他在回答不出听众提问时,便自嘲地说:“主持人也非完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而他说这句话时是多么的无奈和痛苦啊!
  
  
  但尚能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性格又使他在事业上只有前进没有停滞,只有拓展不能退守。他曾说过,如果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的活动天地只局限在三尺直播间,那么他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于是,1996年7月27日,尚能在朋友的鼓励下,信心十足地创办了长沙中豪成功学校,作为短期培训中心,每期慕名而来的有四五十人。在这里,尚能把美国卡耐基的“成功学”观点生吞活剥地“贩卖”给学员,鼓励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他的好友、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剧杨正兴及景顺等人都曾应邀前去讲学。尚能曾雄心勃勃地对杨正兴说,1997年10月,他要租下长沙最豪华的华天大酒店多功能会议厅,将他的l000名弟子齐刷刷地拉出去,接受他的检阅,那感觉,一定非常惬意!然而,他的学校并未像他期望的那么景气,直到自杀前,他的弟子还不到500名。这次办学校,对他来说是“下海”,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摔打,他并没有赚上多少钱(遗物有一存折,据说只有一万多元)。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和伤痕累累的心灵回到电台时,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不过是“生意场上的边缘过客”。
  
  
  尚能当然也有快乐。在演讲台上,面对数千双灼热的眼睛,面对台下一次次的欢呼:“尚能,好样的!”面对女大学生齐声高喊:“尚能,我爱你!”他感到高兴,感到心花怒放。可是,并不是每天都有鲜花和掌声,生活的平淡无奇使尚能感到生活与梦幻的巨大反差。特别是走出直播室,走下演讲台,同样需要治疗的尚能该向谁拨打热线呢?又有哪位高人来抚慰尚能的工作压力、情感失意等问题带来的痛楚呢?尚能深深地苦恼着。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一个貌似强硬,实则脆弱的男人在听到北京某声讯台一位女主持人向他倾诉时,他还不停地劝女主持人“想开点,心情不好了,就去做做健美操!”女主持人自杀前,他多次打电话去安抚,有时电话一打就是一、二个小时。他口口声声说:“作为人不要过分看重自己,尤其是名人更是这样。太看重自己,太怜惜自己,结果不是极端自私,就是孤立无助,高处不胜寒。”
  
  
  尚能的苦口婆心,没能让这位女主持人活下来。相反,他自己也加入到“高处不胜寒”的队伍,成了追逐名利、孤芳自赏的精神“边缘人”。
  
  
  爱的路上孤独而行
  
  
  在感情之路上,尚能也走得异常艰辛。
  
  
  熟悉尚能的朋友都知道,直到自杀前,尚能并未正式建立家庭,而他的生活里,又一直没有缺乏过异性。爱他的女孩很多,他一咳嗽,就有人给他送感冒药;天气一转冷,就有人给他送亲手编织的毛衣;更有许多女大学生写来一封封火辣炽热的情书。
  
  
  1995年,为了弄到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尚能与长沙某金融系统一女孩认识不久就匆匆领了结婚证,但尚能并不爱她。有一次,这个被法律上承认是他妻子的女人要与他一起去商店买家具,而他居然通宵未归,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得两人一直没有举行婚礼。不到一年,尚能又请民政局的同志宣布他的婚姻无效,据说,他为此交了数百元的罚金。
  
  
  尚能心气很高,感情细腻而丰富,又容易全身心投入,但投入之后又不大珍惜。一位曾与尚能到了论及婚嫁阶段的女友在感受到自己付出的感情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没有得到完全尊重时,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尚能为此有了第一次未遂的自杀事件。他在家里放了煤气,慌得一帮同事不顾一切地冲进房去,打开窗户,并深更半夜把尚能的那位女友从70公里之外接来,安慰、劝说了好一阵子才让事态平静下来。事后,尚能“轻巧”地说自己是在“赌气”。
  
  
  第二次自杀未遂表面上看也是因为一个女人,也是因为所谓的“失恋”。那一次,有人发现尚能关在房里要“割脉自尽”,于是拨通了报警电话。可警察来了之后,发现尚能好好的,为此,尚能还被警察处以200元的罚款。尚能没有争辩,他文质彬彬地送走警察,转身关上门,爬上床,蒙头就睡。
  
  
  第三次“自杀未遂”乃同事亲眼所见。尚能与新任女友闹翻,在大街上被女友弄得大失面子,尚能便冲到马路中央要去“撞车”,被同事死死抓住。
  
  
  3次自杀事件对尚能的心灵进行了极度的摧残,他的精神出现了分裂,不能再主持节目。1996年春天,尚能经医院检查,患有精神分裂症,必须住院治疗。在省精神病医院,经医生一段时间的治疗,尚能康复出院,继续主持《夜渡心河》节目。与此同时,尚能生命中最挚爱的女友L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L系清华大学高材生,人的综合素质特高,见多识广,经济上也强过尚能。面对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女子,尚能用情颇深,他希望结束情感的飘泊,和她白头偕老。可是,两人仅交往了一年多,因性格不和等原因,于1997年6月彻底告吹。
  
  
  尚能曾在朋友面前流露过对L求之不得的痛苦。“在一个强大的女人面前,他是那么弱小。他的要求特别高,但底子又特别薄。他的才气和内秀在现代商品社会里显得虚空而无实际意义。”尚能的一位朋友如是说。在此背景下,L的无意与决绝,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尚能自杀的最直接解释。
  
  
  但事实并非如此。尚能死后不久的一个晚上,一直未露面的L主动打电话约尚能的一位朋友出来谈谈尚能的事。对尚能的自杀,她感到痛心和惋惜,但她说,分手后,她与尚能有两个多月一直没见面,两人偶尔打打电话。有很多个晚上,尚能跑到她窗下深情地张望,并不进去。对尚能的死,L感到无话可说,但她强调:“尚能不是为我而死的!他在遗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L认为尚能太脆弱,而他又不愿把这种脆弱展示给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看。他宁愿疏远大家,宁愿独自承受孤独。L还说,一个男人动不动就自杀,这既让她感到害怕,又让她感到蔑视,这么脆弱的人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么脆弱的人办不成大事。也许,这是L最终决定与尚能分手的根本所在。
  
  
  这就是尚能的爱情,尽管爱他、追他的女孩很多,但真正爱上他或他爱上的又有几人?爱的结果最后只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尚能对待爱情尚且如此,对待自己的家庭更是若有若无。尚能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尚能常常羞于谈及,他跟家里人来往不多,也很少回去。他多次自杀未遂,给父母带来了沉重的心灵阴影。有一回,白发苍苍的父母清早匆匆赶到景顺家,老母亲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尚能死了没有?”说得景顺的爱人既心惊肉跳,又莫名其妙。他的父亲甚至说:“要死就早点死!”可见,父母从内心上对尚能也很失望。
  
  
  情场失意,和家里人无法沟通,又不愿向朋友吐露内心苦闷,心高气傲的尚能陷于深深的孤独之中。但孤独得太多,感情积压得太深,就要燃烧,就要爆炸。于是,尚能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嚎啕大哭。据住在尚能楼上的朋友说,尚能恢复工作后,每次做完节目回来,他几乎都是通宵未睡,每每以泪洗面……
  
  
  心河难渡,一盏燃烧的灯遽然熄灭
  
  
  1997年8月19日,天气十分闷热。下午5点半,尚能的一位朋友想着给尚能打个电话,告诉他新闻台想聘他去办一档谈心节目。电话通了,传来的却是尚能弱小而略带嘶哑的声音。朋友关切地问:“尚能,你怎么了,是不是病了?你的声音怎么这么小,好像来自天国似的。”尚能嗯呀搪塞了一句,朋友不再说什么,便挂了电话。
  
  
  可不知为什么,这一晚,那位朋友始终莫名其妙地烦。10点钟,他准时打开了收音机,想听听尚能主持的《夜渡心河》,然而收音机里传出的却是一位客座女主持人的声音。节目即将结束时,电台里突然传出女主持人下意识的一句话:“听众朋友,今晚的《夜渡心河》已经走到了尽头,接下来请听《今日要闻》。”
  
  
  《夜渡心河》走到了尽头?哪有主持人这样说结束语的?朋友心里一紧,眼皮直跳,到晚上12点了,仍无睡意,他心血来潮地邀集几个朋友去吃夜宵。这一走,就必须经过尚能的住宅。
  
  
  有人立即用移动电话往尚能家打电话。打了好一会儿,也没人接,又去敲门,也没反应,众人齐心掰开窗户上坚硬的铁杆。
  
  
  门终于开了。几个人几乎同时喊了一声“尚能”,没人回答。走到阳台,顿时惊呆了:尚能歪着头跌坐在地板上,脖子上套着一条睡衣腰带,旁边是一条凳子。
  
  
  经鉴定,尚能是先吃了大量的安眠药,药性发作后上吊自杀,最后窒息而死。人们在桌上发现了尚能留下的4封遗书,分别写给父母、女友L、师长及各位挚友。
  
  
  一盏燃烧的灯就这样熄灭了。消息很快传到听众及尚能的学生中间,许多人都留下了悲痛的泪水。湖南经济广播电台的电话铃此起彼伏,人们纷纷询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长沙高校的大学生们得知心中的偶像在瞬间坍塌,更是悲痛欲绝,纷纷自发组织了怀念活动。
  
  
  1997年8月22日,向尚能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殡仪馆举行。
  
  
  向遗体告别开始后,大厅里响起了尚能《夜渡心河》节目的录音,尚能在电话里对一位青年说:“人生需要一个雨季,始终是晴天丽日,这一辈子能成熟吗?”这穿透力很强的话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并把大家带入到一种特别伤感的氛围中。人们不禁要说:“尚能,人生是需要一个雨季,可你不能沉沦于雨季乃至永远走不出雨季啊!”
  
  
  就在大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时,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戴着墨镜,捧着一束火红的玫瑰花。她似乎没有流泪,只悄悄地把玫瑰花放在一个花圈旁,然后悄悄地退出,静静地站在一旁。但是,仪式还没结束,她似乎承受不住这浓重的悲剧氛围,像电影里的一个场景一样,她背着身子,摘下墨镜飞奔而去……
  
  
  她是谁,没有人去过问,也许是尚能的崇拜者,也许是对尚能付出过感情的女友。
  
  
  追悼会后,尚能的女友L抱走了他的骨灰盒,把他安葬在长沙河西潇湘陵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离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