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有多大几率会拍到马蹄子上?
(2011-06-10 13:18:13)
标签:
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心理杂谈社交与人相处 |
案例:
H最反感L在她家把自己说的跟多八面玲珑似的,他不喜欢她拼命替自己遮掩、不喜欢她买了东西却跟家人说是自己买的、更不喜欢她家人接受礼物时投给自己狐疑的眼神……
H自幼父母离异,从小跟奶奶长大。无论是否出于对父亲的袒护,奶奶把妈妈说成了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坏女人。虽说妈妈走时H已8岁,依稀记得妈妈对自己的宠爱,但被念得多了,他也模糊了。奶奶不识字,尽管没文化可帐算得很清楚:她笃定今后叔叔会比做石油勘探的父亲有出息,于是想方设法克扣了H不少学费和食宿费,堂弟的待遇也自然比他高不少。他清楚地记得,幼时常撞见奶奶偷偷拿吃的给堂弟。慢慢地,他不愿相信家人了,朋友虽说也有,可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不怎么说话,多数时候都在听,听了还琢磨“真实程度有待商榷”。
L是被H优异的成绩和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骄傲的她主动表达了自己的好感。相处后她很快就发现了那份“独特”是一种有深厚背景的内心孤独,那份诱人的“忧郁”来自沉重的孤僻。出于爱,L愿意接受这一切,事实证明,他们的相处还算是相安无事,剩下的就是过家人这一关。L可谓煞费苦心,可不知为什么,H就是不能接受她的这番好意,每次“家访”都要引发两人的矛盾,不同的是,L会把不高兴都说出来,而H的愤怒却是将自己关在了他的“心门”之外。
重点词:
自我强化
名词解释:
1.
2.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喜欢听别人夸自己,并通过他人的评价不断强化认为自己“不错”的概念。这种别人跟自己意见的统一不但强化了自我认识,同时提供了外界和自己对“我”认识的一致,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
但是,对于那些对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人,事情就没那么容易了:别人的赞许会令他们满意和愉快,但却跟自我概念不一致于是就造成了混乱和心怀疑虑;遭到批评尽管符合自我一致性却无法令人感觉满足。所以,这些人在人际关系中常处于“狐疑”的状态:最初的称赞只能满足少许愉悦,一旦给他机会思考就会产生疑问。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