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狗熊掰棒子的自惑

(2010-11-17 20:52:38)
标签:

社会心理

人际交往

社交

心理

与人相处

恋爱心理

杂谈

案例:

F先生,男,46岁,上个月刚跟他的第19任女友分手,朋友们目睹他以这样的结局结束自己的恋情已有20几个年头。他虽个人条件不错,但自认并不挑剔,“只是运气不好,找的女朋友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朋友们的意见并非如此。大家一致认为:他每个女朋友都多少有些固定的模式,而他当初选择的理由又各有不同:这次的瘦了,下次就得丰满点;这次的举止不够文雅,下次的就得得体点;这次的过于开朗了,下次就得忧郁点。总之,一个跟多个比,越比越找不到头绪,到头来,再也没人敢应他有关“给我介绍个女朋友”的提议了……

重点词:

自惑心理

名词解释:

货比三家是很多精明的买主惯用的购物技巧,不少父母怕孩子过早地与异性确立恋爱关系会错过条件更优秀的可能性,有时甚至用这个技巧来说服热恋中的孩子。当然也不乏一些对婚姻有独特要求的人,自愿以此作为择偶不二的原则。那么到底恋爱多少次锁定对象比较合适呢?

答案是:次数越少越好。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长个人经历的复杂化,人们倾向于粉饰以往的恋爱回忆:那些美好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保留,形成了对当下情感经历强烈的对比效果。比较的结果大多使人感觉对当下的失望和对以往更多的留恋,每次比较都是对回忆的再次提纯过程。这样的提纯使得人们做出取舍时更容易看到缺陷和不足,对比的次数越多,成功的希望越渺茫,心中对“或许今后能遇到更好的”想法越强烈。这就是恋爱过程中阻碍幸福成功的自惑心理。

小提示:

1.     自惑心理的累积来源于生活:择偶标准一再提纯,能完美契合的人却迟迟没有出现,过于主观地死守着自己的幻想对号入座,难免坐失良机。就像拿现成的框子去买合适的画一样,谈何容易,而这样的障碍分明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

2.     多次未成就婚姻的恋爱经历会使经历者进入一个怪圈:认为恋爱本应久谈不决,长此以往,每当谈婚论嫁时对方的缺点就会异常刺眼地显露出来,再加上自惑者极善进行将人比人,比来比去,更难决断。

3.     自惑中的他惑成分:很多自惑者是耳朵根子很软的人,他们很容易受别人言论的影响,带回家相看的对象只要被旁观者给予闲言碎语的评价,马上心猿意马起来,这种缺乏主见对于追求幸福也是相当大的障碍。

――建议:建立良性的择偶观念,合理认识自我,也就是俗话说的“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将对方的条件整顿到恰如其分、可以实现的水平;在恋爱中真诚、公平地对待他人的感情,不进行无谓的比较使自己陷入困扰;更需要建立自信,把幸福建立在独立、敢于承担、敢于负责的成人认知基础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