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中国电子商务:动荡与收获并存(2)

(2006-05-12 17:36:50)

典型事件分析

2005年是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电子商务动荡不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发生了许多足以扭转电子商务以后走势的大事件,下面我们就再来回味一下这些事件,再次体会一下其中的震撼:

电子商务企业间并购与合作

2005年发生的最具震撼性并足以影响到电子商务未来的事件就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业务。在B2B领域,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不仅获得了雅虎品牌的使用权,并且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使得阿里巴巴在短期内国际化成为可能。还有,由于雅虎在搜索方面的强大实力,阿里巴巴完全可以整合搜索与电子商务这两方面的资源,创造出一种新的B2B赢利模式,这种新模式对B2B电子商务领域来讲,有可能是具有颠覆性的。在C2C领域,由于这次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业务中包括在中国C2C市场排名第三的一拍网70%股份,所以,淘宝也得以整合了原一拍网的业务,借此机会,淘宝网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C2C市场的领先地位,拉大了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另外,此次并购,阿里巴巴还获得了10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C2C电子商务还处于“烧钱”阶段的今天,这笔资金可以保证淘宝继续与实力强大的对手竞争下去,继续自己赖以成功的免费模式。

另外,淘宝的老对手EBAY易趣网在2005年也没有闲着。在2005年6月16日,为了丰富自己的用户结构,eBay与香港B2B企业环球资源结盟。一方面,eBay可以通过与环球资源的合作达到优势与用户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另一方面,eBay也可以通过环球资源在国内B2B市场的运作,给淘宝的母公司--阿里巴巴施加一定的压力,分散阿里巴巴对淘宝的关注程度,减轻自己的竞争压力。此举和当初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的初衷有异曲同工之妙。

电子商务企业专注度的增加

当然,并不能说扩大规模就一定对企业有好处,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慧聪国际在2005年就采取了与阿里巴巴和eBay完全相反的策略来巩固自己在业内的地位。2005年,慧聪国际先后卖掉了一直亏损的华媒盛世与中搜,其目的就是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最看好的B2B电子商务。甩掉了包袱还获得了发展资金,慧聪以后在B2B电子商务市场上的表现值得期待。

当当网、腾讯进军C2C领域

在淘宝网和EBAY易趣网在C2C电子商务领域打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另外两家早就看好C2C潜力的企业也在2005年介入了C2C市场的竞争,这就是当当网与腾讯。

当当网在中国B2C领域一直做的很好,也积累了很多电子商务方面的经验,进军C2C领域应该是当当网早有的想法。但在2005年之前,当当网却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一方面,2005年之前在B2C领域一直是当当网与卓越网两家争锋的格局,无论是精力上还是资金上,当当网都腾不出手来进入C2C领域,一不小心,当当网就可能落个“鸡飞蛋打”的境地。另一方面,现在国内的C2C领域由于激烈的竞争,大家都采用了免费的营销策略,当当网的资金不足以支持它在C2C领域和竞争对手打一场“消耗战”。不过,这些情况在2005年却有所改变。先是国际B2C巨头亚马逊在2004年收购了当当网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卓越网,由于整体策略的考虑,作为亚马逊中国子站的卓越在2005年几乎没有大的动作,这也使当当网乘机甩开了与卓越的差距,首先在精力上腾出了余地。另外,当当网在2005年获得了一笔大约500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成为当当敢于杀入C2C领域的直接动力。

而腾讯进军C2C领域则没有很多的考虑,由于有着4.3亿用户的雄厚基础,腾讯做任何互联网相关的产品都不会令人惊讶。不过,至少现在为止,腾讯可能还没有在C2C领域一家独大的想法。C2C只是腾讯多元化的其中一环而已。

电子商务人才争夺加剧

另外一个在电子商务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人才。由于这几年电子商务在中国飞速发展,而相应的人才却没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增多。这就造成了熟悉电子商务的人才极为匮乏,这也成为阻碍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2005年,原慧聪的CIO黄海新离职后受到了各大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追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关于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的缺乏。

对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而言,2005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在与国际电子商务巨头的竞争中,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韧性,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让大家对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更加充满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