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蚊子
陈梓豪
今夜三更
我以爱的方式寻找你
以相认的方式亲吻你
今夜三更
你以恨的方式厌恶我
以拍打的方式结束我
今夜三更
屋檐下已分不出是雨声还是哭泣声
今夜三更
愿来世我们的相认不再是那根红绳
鱼
王星
我在人海中游荡
寻找前世那颗
让我微笑的眼泪
遇到你之后
我用尽了今生的泪水
希望下辈子再见时
以相望
送你归去人海
喜娘
王珈榕
身体像是一个承载灵魂的容器
不知不觉间
容纳了岁月的痕迹
我带着满腔爱意
一次又一次的来到这里
只愿再一次与你相见
为何你总是认不出我
原来我已在你身旁伴你左右
你愿化作花
我愿成为露水
你愿化作草
我愿成为大地
你愿化作鱼
我愿成为大海
你愿化作鸟
我愿成为云朵
你愿化作虫
我愿成为巢床
生死轮回
只为守住不离不弃的诺言
花
罗天
这一世我来了,
却不再是你熟悉的模样
四周是幽暗的山谷,
眼前眺望的却是烟雾缭绕
永远跨不过也到不了的那一世. . . . . .
一朵开在深谷幽处的花
一朵春天的花开在了秋天里
开错季节无人问津,独自绽放着、悲伤着
花蕊在黑夜中吞咽着露珠诉说着情感
扎根土里却梦想有双可以肆意奔跑的腿,
在夜里,在风中,
漫天飘落的不知是水成了雨,
汗沁了身,还是泪湿了眼. . . . . .
寒冬的冷风吹着瑟瑟的身体
眼中流出的早已是乳白的枝液
沁透了
回望那一世已然乘愿而来过,
这一世不知载何愿将归去,
奋力的呐喊是怒放,
却也是最后的凋零. . . .
愿这朵花能倾诉我所说
愿这朵花不可惜绽放在无人的幽谷
愿这朵花也不可泣凋落于一缕阳光之下. . . .
草
周芯羽
草,
是生命力,
是顽强,
是不甘。
对于一直在“漂泊”的我一直来说,
“草”这一角色就像是我在跟我自己对话。
不论是是路边无人问津的小草,
是春天刚冒头的嫩草,
是秋天盖满落叶的枯草,
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
其实这都是我。
而轮回中的我(“草”),
每一次都可以强烈的感觉到,
新的生命力在发芽。
鸟
储涛
在无数次的轮回中
今世我化为了你身边的一只飞鸟
带着我的荣耀和思念守护着你
我想拥抱你
但我要拥抱你我就无法飞翔
所以我愿陨落在你身边
换你一次回眸
只愿下一世的轮回
能与你相见……
作品介绍
《三更雨·愿》为北京现代舞团经典演出剧目,是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委约创作,首演于威尼斯,在意大利艺术界引起重大反响,演出场场爆满,并引起了西方观众对于东方美学体验的惊叹和对于东方哲学的兴趣,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对演出做了全程跟踪并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连续播出一周,被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称为“美轮美奂,超越想象”。
2013年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暨该剧编导高艳津子对此剧进行了全新复排,并作为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这一舞蹈盛会的开幕演出与观众见面,串连该剧的5个角色首次全部由男舞者扮演。该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灵深远,同时兼具极强的艺术观赏性,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在舞台上融合辉映。整台作品由五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独舞组成,通过对花、鸟、鱼、虫、草的拟人舞台形象的运用,以及对动作细节、造型细节独具匠心的处理,来体现中国文化的深沉、厚重和飘逸。这不仅要求编导有极强的剧场空间感和对观众心理的把握能力,也需要编导对演员身体质感和动作特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台极具舞台张力的作品,使世界各地的观众流连忘返地一看再看,也为北京现代舞团带来了更多的荣誉。
作品创意
《三更雨·愿》是作者对“轮回”的理解和表达。因为“愿”未了,所以无法真正离开。“三更”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是夜与昼,黑与白,终与始的交替重合之时。一夜的雨,生命的五次轮回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瞬间。
作品试图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花、鸟、鱼、虫、草”来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表现内心理想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希冀在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中寻找皮肤之下的灵魂的真实。
作品足迹
2006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
2006 韩国首尔创舞艺术节
2006 台北中山堂 台北——北京“两岸城市艺术节”
2007 西班牙马德里艺术宫“中国艺术节”
2007 北欧三国“中国艺术节”
2008 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中国艺术节”
2008 意大利罗马音乐公园“中国艺术节”
2009
10月随同国新办出访以色列参加“感知中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于特拉维夫和海法演出
2010 2月比利时Europalia艺术节
12月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
12月人民大学如论讲堂
2011
2013
2014-2018年12月
《三更雨·愿》
2019年5月13日--5月15日
北京中华世纪坛剧院
扫码购票
高艳津子推荐青年电影手册
我们直击华语电影的痛点,也抚慰华语电影的G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