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易为我创作的几个短片的精彩配音

(2013-07-23 23:45:05)
 虽然没有见过李易先生,但是他曾经为我创作的几个短片担任过旁白配音,声情并茂,令人难忘。
 
(三) 城· 故事               作者:程青松  旁白:李易
                       
看过城里生动的面孔,穿过城中班驳的光影,随着岁月显影的是城的故事。
1948年,苏州籍的导演费穆拍摄了《小城之春》。电影开拍前,费穆的大女儿明仪向父亲询问剧情。父亲告诉她,这不是讲的一个三角恋爱,而是关于人生的无奈。

有的人在城墙上眺望远方,有的人匆匆走出了小城。。。。。两男一女的故事发生在将近60年前的早春。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城和人都已然伤痕累累。电影在女主人公的旁白中开始,仿佛梦呓一般的把我们带进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

1951年,年仅45岁的费穆在香港去世。他和《小城之春》,在半个世纪中,安详地沉寂着。然而,时间的河流却未曾冲淡这坛陈酿的醇厚芳香。

1983年,意大利都灵,中国电影回顾展上,《小城之春》在世人的惊叹声中浮现。
1997年,内地和香港先后举行中国早期电影大师费穆电影回顾展及费穆电影艺术研讨会,将电影的目光聚焦到“小城”。

被尘封已久的一代电影大师费穆,渐渐澄清,《小城之春》也成为电影人眼中20世纪中国电影艺术的一座高峰。
“你为什么来?”“你何必来?”“叫我怎么见你”,这是电影中的女主角的心声,在我们与费穆重逢时,不禁也会脱口而出声。
2001年的某一天,第五代导演田壮壮和李少红走在苏州东山陆巷那窄窄的弄堂时,两人突然心跳不已,仿佛遭遇了生命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奇遇。。。。。。

于是,田壮壮决定在此重拍《小城之春》,由阿城改编,李少红担任监制。

这是怎样的一场倾“城”之恋?如此切近,又如此遥远,中国诗意电影的血脉在时空交错中得以传承。。。。。。

 

 

(二)城·光影      :                 作者:程青松  旁白:李易

http://video.sina.com.cn/ent/m/c/2007-10-28/02523545.shtml (请点击此欣赏)

 

静谧了2500余年的小城,因为跟电影的神秘际遇,在色彩班驳的镜头里,变成了行走的风景。
典雅的园林,秀美的山水,古老的城垣,深邃的小巷,苏州,向来有中国电影最偏爱的镜头:《早春二月》的江南雨丝、《舞台姐妹》的木船码头;《游园惊梦》的天平红枫;《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太湖芦苇;《风月》的庭院深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多电影人,从繁华喧闹的世界,来到这座光影之城,只为了寻找诗一样的画面,诗一样的人生。
相对现代的上海,苏州总是以醇正的“乡土中国”背景出现,因次也被电影人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也更加的传神。

你从海上来,在这里留下一片情。
电影中的苏州,是诗情画意的天堂;光影里的小城,是归去来兮的家园。璀璨的明星汇聚在苏州的星空下,更加的明艳,更加的动人。
与苏州的相逢,是一场奇遇,是一场等待灵光乍现的缘分。

 

(一)城·面孔       作者:程青松    旁白:李易

http://video.sina.com.cn/ent/m/c/2007-10-28/01423530.shtml (请点击此欣赏)

 

看见一个人,就可以想象一座城;

那里的小桥,流水、春光、人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城市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面孔。
苏州影人,灿若繁星。看见胶片上那些生动的苏州面孔在对我们微笑,才发现苏州跟电影有流光百年的缘份。
银幕上他们曼妙的身姿,婉转的歌喉,倔强的眼神,坚定的面孔,以电影的名义,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之城。

梦见一个人,就会梦见一座城;
那些在银幕后面造梦的苏州人的名字,同样的精彩绝伦;他们或编撰故事文本,或搭建场景,或雕刻光影;吴永刚的《神女》和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更是成为中国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双峰,超越了时空,历久弥新。
光阴流转,严寄洲,陆文夫、苏童、严浩、顾长卫,银幕后面的苏州面孔依然在追梦。早市的美食,城南的旧事,似水的流年,茉莉的芬芳,摇曳在《立春》时分。

不经意之间,那些苏州的面孔在光影声画中延展着苏州的神韵,而苏州也在电影的星光照耀中成为永恒。
记住那些人,就会永远记住这座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