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六月是同志骄月,六月也是孩子们的月份。
可是我家保姆小季6岁半的儿子就快要成为失学儿童了。
小季是安徽人,来北京打工已经10年,。做过数不清的工作,还曾在市场卖过鱼,后来才成为家政工作者。小季的老公在做装修,他们的儿子陈佳龙已经快要7岁了。可是还没有进入学校上学。
小季住在清河。那里有个小学叫海淀实验二校,本校和分校都在那里。本校的学费高达3万,而分校的费用很低,也是他们的经济所能承受的。分校今年九月准备接受一部分外来务工者的孩子的入学。没想到报名的竟然多达500多名,学校却只能招收120名。为了能给报名的父母一个说法,学校还实行了考试,给这些孩子们出了几道题。小佳龙会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在北京长大,可是他没能进入120名的范围。即使他的父母按照学校的要求,办理了借读证,老家无人看管证,父母的身份证,暂住证,工作证等一共五个证件,他还是在今年九月要成为失学儿童。
为什么我们的义务教育对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如此苛刻?
海淀区曾经有过30多个打工子弟学校,后来都被海淀的教育部门取缔,理由是不具备办学条件等。可是,那300多个需要入学的孩子,现在却无法做到让他们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
我听说按照国家的义务教育的规定,今年所有的外来务工者的孩子都能凭借暂住证就近入学,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不知道谁能帮帮这300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