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十年的中国银幕上,对于“英雄”的界定,较之以前有了更为人性化的诠释和读解。这些英雄中,既有国家干部,也有普通公民,职业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相当一致:他们都来自现实的土壤,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的精神世界绝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与普通人息息相通。即将于1月9日在CCTV电影频道播出的专题片《似水流年——我们的银幕记忆》第28集《英雄》就将为您展现大银幕上新时期的英雄故事。
在制作本集节目的时候,最让编导感动的是一部叫做《沉默的远山》的电影,这部由罗德元,李红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乡民政干部周国知多年如一日背着背篓柱着拐杖艰难走在鄂西北的大山里和农村的弱势群体打交道,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故事。影片当年获得了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奖,哥伦比亚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以及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影片奖等多个奖项,广受赞誉。而该片的编剧正是《似水流年》的总撰稿著名编剧程青松先生。
回忆起当时的创作,程青松对那份激情投入依然记忆犹新:“这是我和导演郑克洪第三次合作,非常默契。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样关于英雄和榜样的电影应该用一种纯艺术片的方式来构架,用摄人心魄的美去打动观众,那种外化的美其实是人性的美,这才是电影语言。”
出于对人物的热爱,程青松仅仅用了七天时间便写就了剧本。而当电影被大范围放映的时候,程青松听到最多的评论居然是:“主旋律电影原来可以这样写。”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放映会上,院长张会军表示《沉默的远山》可以作为教材给学生学习,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关于主旋律题材的艺术表达方式。
剧中主人公周国知最终与世长辞,而在程青松看来,与其说这是人物的结局不如说是英雄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个主人公,他知道自己生命将至以后,他的性格是不愿意在家里等死的,因为他要去做很多的事情。他能做多少是多少,这样他的生命他才会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感觉。他通过做事情来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时光。”
和《沉默的远山》一样,很多英雄人物是通过银幕让更多人熟知并为之感动的,如《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任长霞》、《郑培民》、《生死牛玉儒》、《警官崔大庆》等优秀作品都将在本集一一呈现。
据《似水流年》总撰稿著名编剧程青松介绍,该片以独特的“电影思维”和丰富的影像资料取得了不错的收视佳绩,近期还被安排在第八届影代会上为与会三百多名代表特映两集,获得一致盛赞。据了解,第二十八集《英雄》将在2009年元月9日晚17点30分CCTV电影频道播出,郑克洪、张瑜、马国伟、高明、陈国星等电影人也将现身本集,敬请关注。
本集编导:曹丽
文/张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