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青松的推荐 |
<江城夏日>:本届戛纳电影节另一部入围的中国电影.
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导演:王超
田原
王超在现场
01年,
新片英文名《豪华汽车》(LUXURY CAR),较中文名更好地切中主旨——看上去很美的当下普通人生活状态:在内陆都会武汉三镇的霓红闪烁下水泥森林里,来自农村的父亲寻找儿子,妹妹寻找哥哥——一个已葬身于豪华汽车轮下的亡灵。从破败的中部古城安阳到飞速发展中的长江流域重镇武汉,王超的策略性转移是显见的,其中不乏主流化的考虑,但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底层生态的关注坚定不移。片中寻找学勤一角在人物设置上,类似王小帅的“青红”,父亲40年前在武大上学时因说错话被处理到了农村。如今,兄妹只能以打工青年身份重返物质都市的洪流。哥哥学勤的因不堪父亲重压而出逃、丧命,金像奖新人得主田原饰演的妹妹艳红混迹夜场跟了大哥,都是情理之中的普遍现实。加上即将退休的敬业
老警察,憋屈多年的正直乡村老教师,开车豪华车的黑老大,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在生存与物质至上的当下社会游戏规则的操纵下,必然地邂逅并互相伤害。终了,三死一生,葬礼和分娩均被仪式化的加以呈现,导演将人物内心的丧失与失落剖开,试图揭示残酷的生存处境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原因。
不过看似写实,其实王超与其先行的同学贾樟柯的电影风格别有二致。他偏好对现实有选择性进行文学性的加工与提炼,通过象征与寓言式的叙事建构,将人物高度符号化。老大的死、小姐的悲情、婴儿带着希望的降生……这些曾出现在《安》片里引起争议的标志性元素,再次重复。包括〈日日夜夜〉,前三部作品内里的血缘气质一脉相承,有着复杂的互涉与互补关系。他们共同组成了王超的记忆/现实/认识空间,一个以个人的知识份子立场为圆心的圆圈。在圆圈外的人看来,它可能有些狭隘,但决不虚伪。它们是有着多年丰富底层生活经验的导演王超力所能及的“作者”电影理念的勇敢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王超不再偏执于布莱松式讲究导演绝对控制的简约主义风格,将导演姿态放低,转而将演员推到台前,可谓风格大变。不再是长镜头、凝镜式的冷眼旁观,一水儿的主流、商业运镜调度,杀杀人、飙飙车,“大炮”都用上了,拍得风生水起;叙事也像飙车一般,长镜头几近不见,似《盲井》一般拍出了速度感,手法虽相对传统保守的本片,令得观者很容易被带入到影片的情境当中,并被打动。显然,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导演为了实现与向来不买沉闷文艺片帐的国内观众的沟通,所做出的努力。
《江城夏日》在视觉及叙事风格上向主流靠近的步子,相对王小帅的〈青红〉和贾樟柯的〈世界〉迈出得更多。画面的节奏与气质,让人感觉仿佛在观看一部韩国电影,这着实令人意外。难得的是,做出如此的转变之后,影片仍具备难得的艺术品质。看完影片,你可能会忽略掉导演是谁,但决不会忘记影片本身给你带来的感动与震撼。
作者:张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