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件花衣裳

(2006-01-09 23:43:28)
分类: 青松的随笔
那件花衣裳



  关于偶像的话题其实是老生常谈,每一次出现青少年为明星自杀或者自残的报道,都会引来一大片谴责声,一大片唏嘘声,鲜少有人扪心自问自己的生命中有没有那样一段追逐幻象的时光。

  大凡生于60年代的男孩都崇拜过解放军、侦察员;女孩子也有过模仿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吴青华踮脚尖起舞的经历。“文革”当中知识青年翻山越岭去看一部样板戏电影,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我上中学的80年代,喜欢过上影厂的女演员龚雪。她主演的《快乐的单身汉》和《大桥下面》都是我喜欢的影片。我还从各种电影杂志上将她的照片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当然,和现在的追星族还不能相提并论。我的一个网友就有过从北京追到上海去看张惠妹演出的“疯狂”举动,从机场到阿妹下榻的酒店,都是全程跟踪。

  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可能是迄今为止讲述偶像崇拜的影片中最尖锐,也是最深入的一部。影片的开头留给人极深的印象,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上,孤独的莲见低头聆听着从耳麦里传出来的莉莉周的歌声。葱茏的绿衬托着莲见一袭白衫,忧伤的青春故事,伴随着令人触目惊心的惨白。

那件花衣裳


  莲见是一个有些自闭的少年,有时他去音像店肆意妄为地偷窃音乐CD;可在学校里,他是同学星野欺负的对象,而且几乎从来不做任何反抗。只有莉莉周的歌声可以带给莲见安慰,他通过网络与网友在BBS上不断地抒发着对莉莉周的热爱,这些短暂的、片刻的、带着瞬间呼吸的聊天纪录穿插在影片中,逐渐产生一种形而上的意味。据说,导演是在看过王菲的演唱会之后产生拍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灵感的。

  演唱会、足球赛无疑是最能体现生命虚空本质的场所,数万人在那样一个场合为跟自己的生命不相关的歌声和竞技而疯狂。可什么又是跟生命本质有关的东西呢?

  对马小军来说是米兰阳光灿烂的嫣然一笑;对小健来说是一辆十七岁的单车。有人以为《十七岁的单车》是在写青春的残酷,王小帅坚持认为他是在写青春的矫情。人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的郁闷和无奈,必须寻找一个替代品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直到让“莉莉周”成为自己的信仰。有时候,一首歌,一本书,一辆车,或者一个玻璃球都有可能让感觉乏力的生命充盈。

  青春是需要装饰的,或者是青春需要附丽。

  小时候,我经历过一件难以想像的事情。那时,我寄居在大姨家。有一天,大姨家对面一家人,有个女孩儿因为跟妹妹争一件花衣裳而上吊自杀了。

  那件花衣裳对姐姐那么重要吗?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埋藏了很多年。

2003年发于《北京青年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