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催熟剂”联想

(2011-07-19 09:37: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看了新华视点,《蔬菜难逃“一抹” 催熟剂是否滥用谁来监控?》一文联想,同样如出一辙的还有,许多院校,考核教授的标准,一年内需在一级刊物发表至少四篇以上的文章,这种“催熟”的方法,与蔬菜催熟剂有何差别?

   市场想方设法为追求利润,那么,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用什么衡量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文章、获省部课题、获科研奖项等等,固然可以用作衡量标准,只是时间上未免过于仓促,这与蔬菜催熟剂又有何区别?且不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最起码的时间总该有吧!

   常说:“理论指导实践。”,既然,理论在使用“催熟剂”,作为实践者,自然会仿效,更别说,很多产品原本就是出自这些专家之手,他们一边指导着实践,一边又用来作文,外加诱人的利润。

  两则事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内在有着根本的联系,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者,他们很多时候免不了在促成这些事的产生,而作为无知无畏的生产者,当然理直气壮地会说,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市场由谁来监控?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很多时候,制度有了,问题是谁来执行?执行者的权益谁来保障?我们既不缺少制度,更不缺少人,缺少的是如何执行制度的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