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八):上帝在这个国土划了个十字(图)

标签:
肯尼亚赤道线东非大裂谷 |
分类: 游历观感 |
飞机一进入肯尼亚,便鸟瞰它的大地。丁子江图

肯尼亚有着自己独特的地貌。丁子江图

一位地貌博士友人诙谐地叹道:上帝给了肯尼亚最抢眼的地理位置:,即赤道东西贯通,非洲裂谷南北穿越,妥妥地一个大十字!当然,只有卫星级的航拍才可能显示这种十字。丁子江图
2024年8月28日下午3时10分,我用经纬度定位而抓拍到肯尼亚0度0分0秒的赤道线丝毫不差正经过这片农作物地。在应用于天文学的三维空间几何中,旋转球体(如行星)的赤道是纬度被定义为 
肯尼亚有着自己独特的地貌。丁子江图

一位地貌博士友人诙谐地叹道:上帝给了肯尼亚最抢眼的地理位置:,即赤道东西贯通,非洲裂谷南北穿越,妥妥地一个大十字!当然,只有卫星级的航拍才可能显示这种十字。丁子江图

来到肯尼亚赤道线的打卡点。赤道是一个纬度圈,它将一个球体(如地球)分为南北半球。在地球上,赤道是位于纬度 0 度的一条假想线,周长约 40,075 千米(24,901 英里),位于南北两极的中间。在靠近两极的地方,地球的自转速度接近零。在赤道上,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 1,670 公里。地球的直径在赤道较宽,形成了一种叫做赤道隆起的现象。由于赤道隆起,地球在赤道上的引力稍弱。丁子江图


赤道将肯尼亚分成几乎相等的两半。一些著名的赤道标志位于蒂姆博罗阿、纳纽基和马塞诺。肯尼亚各地有许多赤道标志,但最著名的赤道标志之一是位于当下我们所在的这个赤道标志。在此停留期间,人们可以拍照留念,还可以了解南北两极是如何产生磁力的,以及它是如何通过水的体验(科里奥利效应)显现出来的。科里奥利效应的关键在于地球的自转。具体来说,地球在赤道的自转速度比在两极的自转速度快。地球赤道较宽,因此要在 24 小时内自转一圈,赤道地区每小时要奔跑近 1,600 公里(1,000 英里)。在两极附近,地球以每小时 0.00008 公里(0.00005 英里)的速度缓慢自转。丁子江图

这块铁牌上写着:你当下正跨越赤道线。丁子江图

这块石碑称:你现在正立于0度赤道线上。丁子江图

随乡入俗地表现一下“到此一游”!

东非大裂谷(The Great Rift Valley) 是一系列毗连的地理洼地,总长约 6000 或 7000 公里(4300 英里),从亚洲的土耳其哈塔伊省南部穿过红海,一直延伸到东南非洲的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将非洲板块分裂成两个新的独立板块。地质学家通常将这些演变中的板块称为努比亚板块和索马里板块。丁子江图

东非大裂谷沿红海延伸至尽头,然后转向内陆进入埃塞俄比亚高原,将该国分为两个相邻但独立的大山区。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南苏丹的边缘地区,大裂谷沿着两条独立的分支延伸,只有在其南端,即坦桑尼亚南部与赞比亚交界处才相互连接。这两条分支分别称为西裂谷和东裂谷。丁子江图

在肯尼亚,裂谷最深处位于内罗毕以北。由于东部裂谷中的湖泊没有出海口,而且往往很浅,因此湖水蒸发后留下的盐分使这些湖泊的矿物质含量很高。例如,马加迪湖含有高浓度的苏打(碳酸钠),埃尔门泰塔湖、博戈里亚湖和纳库鲁湖都呈强碱性。丁子江图

东非大裂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裂谷系统,它提供了一个现代的类比,帮助我们了解大陆是如何分裂的。丁子江图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许多自然系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这种独特的地质环境可能改变了当地的气候,进而可能导致我们的祖先发展出直立行走所需的技能,发展出文化,并思考这样一个裂谷是如何形成的。就像大峡谷一样,东非大裂谷系统应该成为地质学家参观地质奇观的首选。丁子江图

东非大裂谷系统(EARS)是世界地质奇观之一,在这里,地球的构造力量正试图通过分裂旧板块来创造新板块。简单地说,裂谷可以被认为是地球表面随时间推移而扩大的断裂,或者更严格地说,是以相对陡斜的正断层为边界的一个长形盆地。丁子江图

地质学家们仍在争论断裂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但东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的断裂过程已充分展示了这一过程,因此地质学家们已为新的板块命名:努比亚板块构成了非洲的大部分,而正在远离的较小板块则被命名为索马里板块。这两个板块正在相互远离,同时也远离北面的阿拉伯板块。丁子江图

这三个板块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的交汇点形成了所谓的三重交界。然而,东非的所有断裂活动并不局限于非洲之角;在更南的地方也有很多断裂活动,一直延伸到肯尼亚、坦桑尼亚和非洲大湖区。人们一直讨论这些断裂的一般地质情况,并探索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丁子江图

如果所描述的断裂过程发生在大陆环境中,那么我们就会遇到类似于肯尼亚正在形成的东非/格雷戈里大裂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称为 “大陆裂开”。丁子江图

东非大裂谷的发展因两个分支而变得复杂,一个在西边,是非洲大湖(裂谷在此充满了水)的所在地,另一个几乎平行的裂谷在东边约 600 公里处,几乎将肯尼亚从北到南一分为二,然后进入坦桑尼亚,似乎在此消亡。丁子江图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肯尼亚的穹隆就是引起埃塞俄比亚最初断裂的同一个热点或羽流。不管原因是什么,很明显,我们有两条裂谷,它们相距甚远,有理由给它们起不同的名字,但又很接近,足以说明它们是相关的。丁子江图

抓拍大裂谷。

这里是东非大裂谷景观的打卡点。招牌上写着:从莫桑比克到红海的东非裂谷。丁子江图

这是这打卡点的经纬定位。遗憾的是,肯尼亚并没有在赤道线与大裂谷的精确交合处建立一个打卡点。否则人们一定会趋之若鹜。丁子江图
东非大裂谷的地图显示。(网络图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赏目本博其他有关2024年8月间探访非洲的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