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2019-09-26 07:51:11)
标签: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

分类: 出版发表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本套丛书主编为金惠敏与丁子江,责编为刘志兵。其中包括

《文学-记忆-思想: 东西比较随笔集》 张隆溪著

《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 李晨阳著

《现代性与时代意识论》 陈勋武著

《解构广角观:当代西方文论精要》 童明著

《差异即对话》金惠敏著

《思想的再对话: 东西方撞击与融合的新转向》 丁子江著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前六卷出版

丛书总序 

当人们猛然惊觉高科技数字化浪潮铺天盖地压来之时,很多事情都已改变。娱乐化、网络化、商业化似乎漫不经心地联手涂抹了我们头顶的星空。因为一些大哲巨匠们的话语指向,而使人类有所敬畏的“头顶的星空”,退到繁复的重彩后面。在这个观念似乎新潮而又失向和错位的年代,许多像我们一样的人,基于某种固执的信念,继续在天空质朴的原色中跋涉。来自苍穹的光波,本初而强劲!在色彩学中,质朴的蓝色与红、黄两色同为三原色,天然而成,无法分解成其他颜色;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这种原色可以分解为理性、智慧与人文精神这正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纯净而透彻的结晶。正是这一结晶,赋予社会发展以灵魂、动力、脊梁和血脉,而它们的肉身显现或人格载体就是一代代的东西方大思想家。以此观察历史、现状和未来,便有了一种理智、公正、犀利的洞穿。这种洞穿,是我们在无止境的跋涉间隙,真诚奉献给读者的礼物,微薄而又厚重。它将反观那些连贯古今思想上的一步步累积过程及其不断爆发的聚变;正是这些累积与聚变引起了人类社会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实现这种洞穿,在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而在精神生活上沉湎于空虚、浮躁和无聊的社会文化状态下,“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丛书应运而生。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观念正是通过一系列思想的对话与再对话传递下来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曾告诫我们,应该去阅读大哲学家们的原著,通过与它们的对话来提升自己,并使自己始终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而不坠落下来。其实,人之为人的高度并不是通过他的身高和位高,而是通过他的思想高度表现出来的。通过不懈的学习,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这也切合原始儒家强调的“为己之学”的宗旨,而这套丛书正为人们了解人类思想的对话提供了一个窗口。 

这套汇集了一定卷帙的专论与文集,对编者而言,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最终各卷之间构成相互支撑的整体。丛书从新比较主义或新对话主义的角度对东西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趋势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丛书作者们点燃了一朵朵思想对话的火花;这些火花,可能赋予读者一种良好的熏陶,同时又构成一种发人深省的启示。在对话中发现思想火花的意义远远超出学术范畴。人类存在的所有特点,都可以从思想对话中领悟;人类全部的思想精华,都对读者无限敞开;东西方思想对话指向的精神高度,能使我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跃起、上升,点燃信念之灯,照亮深邃的生命。

基于上述考虑,丛书拟为理论与实践、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强调“上达天意,下接地气”,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寓学术性于可读性,做到“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的双轨效能。丛书尽可能面向多元和广大的读者群。除服务对人文、社科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外,亦将成为文史哲和社科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重要参考书。

丛书一个重要宗旨是揭示新比较(对话)学派的学术特征与研究成果。所谓新比较学派,是依据比较学研究通常的四大类型而加以划分的。

1)传统比较主义(Traditional or old comparativism):关注普遍性和纯粹的相似性,但忽略特殊性与差异性;

2)后现代比较主义(Postmodern comparativism):关注大众化的认同与相似性,而否认个性与差异性,等于放弃比较;

3)受控比较主义(Controlled comparativism):关注某一特定区域,而并非全球普遍规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4)新比较主义(New comparativism):不断从新对话、新语境、新历史或新文本的角度,同时关注全球和区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尽量通过并置(juxtapositions)与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来理性和客观地构建意义,并探究、审思与阐析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我们认为,前两种仅关注相似性是片面的,第三种仅关注区域特殊性也很局限,因此应当强调第四种类型,即不断从更新的角度,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下比较相似性与差异性。

21世纪以来,东西方思想对话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拐点。在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跨方法的整合与解构中,西方人的“东方学”与东方人的“西方学”也随之在撞击与融合下,经历了危机与挑战。西方中心主义与东方中心主义都不可能完全成为独自垄断世界的“一元文明”。这是由于全球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革所致。因此,东西方研究者必须拓宽新的视域,开创多维度、多层面、多坐标的研究方法与模式。应当试图荟萃和共享多元性、建设性、开拓性、批判性、前瞻性的各种思想理念,为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学、生态、宗教、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作跨学科、跨文化、跨方法和全球化的理论考察与思想探讨,并致力于将结合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以及其他非西方的思想,共同重建一个整合性、包容性和互动性的国际化思想观。

特别需要指出,丛书作者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留学欧美、后在欧美大学任教,但与国内学界保持密切交往的学人,同时也包括在国内从事中西比较研究,但在国外频频发声、颇具影响力的大陆学者。“新比较学派”或“新对话学派”从广义说是一个松散的学术群体,即凡认同第四种比较类型,同时主张在新语境、新历史或新文本下进行跨文化cross-cultural、互文化(inter-cultural)、贯文化(transcultural)或多元文化(muilti-cultural)思想对话的学者;而从狭义说是以“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这一学术机构为核心的成员群体。这一学术群体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坚实的平台,即创办了英文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简称JET,纸质版与电子版)、中文国际学术刊物《东西方研究学刊》,出版了中文丛书“东西方思想家评传系列”,主办过七届“国际东西方研究论坛”,等等。

但愿我们的工作有益于学术、思想和德性的提升,有益于民族、人民和人类的福祉,有益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丁子江 金惠敏

2019717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