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岳霖笑谈“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

(2015-01-20 11:11:01)
标签:

金岳霖

论道

艾思奇

徐志摩

张岱年

分类: 人文点评

  一则流传的轶事,很符合金岳霖的禀性,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觉得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有问题。他说,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逻辑结论应该是“朋友如粪土”。
   1950年代,艾思奇先生第一次应邀至清华大学哲学系演讲,公然反对形式逻辑,金先生在谢辞中智驳艾氏,说艾先生批判逻辑的话,句句都符合逻辑。嗣后,引起一场全 校性的讨论,一些学生在“民主墙”上对金先生的观点作出论证,公开为形式逻辑辩护,而被视为“不正确言论”对待。但是,金先生高贵的学术品质和刚直不阿的学人风范广为流传,至今仍为佳话。

       据《金岳霖年表》透露:1956年 阴历除夕,毛泽东请金岳霖先生吃饭,对他说:“数理逻辑还是有用的,还要搞。希望你写个通俗小册子,我还要看。”金岳霖先生生前还说过的另一件重要事情。 有一次,毛泽东会见金岳霖先生,问他是否有兴趣研究《资本论》的逻辑。金岳霖先生回答说:“我有兴趣,但我不懂政治经济学,恐怕研究起来有困难。”此时, 毛泽东笑了,操着湖南口音风趣地说:“看来,隔行如隔山呀!”    

       金岳霖说自己所著的《论道》就有旧瓶装新酒的毛病,即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概念如无极,太极,几,数,理,势,情,性,体,用等引入《论道》中,并用从罗素那里得来的分析方法,重新加以阐释。他对精确的分析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
   徐志摩有过栩栩如生的描绘:“金岳霖先生有这样一种嗜好,除了吃大西瓜——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的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粗的怪可厌的,非给它劈分了不得舒服。 …. 但这功夫太大,他只能选几个凑手的词。一半当作抛棉花球儿的玩艺,拿在手里给剥去点泥,擦去点脏,磨去点毒,以显示出他们的本来面目,省得一般粗心的人把象牙看作狗骨头,或把狗骨头看作象牙,这点子不看清楚知识是不易进步的。 …. 我们真用的着金先生劈头发丝一类的工作。“(徐志摩:《晨报副刊》,第59期,1926823日。)
 金岳霖的《逻辑》一书的问世标志他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近代逻辑学的人”,“又是中国第一个懂得并且引进现代逻辑的人”。冯友兰曾这样评价说,金岳霖运 用逻辑分析法,创建了自己本体论名著《论道》的哲学体系,此书就“是用逻辑学形式写的。他是一条一条地写的,每条都用一个逻辑命题表示。”他的另一部认识 论名著《知识论》,同样解决“共相与殊相的分别和关系的问题”,从而“认识论和逻辑学的根本问题”。“这是金先生的特识”。所以说,“金先生是使认识论和 逻辑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冯友兰本人也运用了逻辑分析法,创建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他指出:“对于哲学是从逻辑学入门的”;照逻辑学讲,一个普通名词,都是一个类名,都有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即共相,外延即殊相。二者的关系,是希腊哲学所说的 “一”与“多”的关系,也是宋明道学所说的“理一分殊”的关系。 这个道理认识清楚以后,理学的主要概念就都有了。有了这些概念后, 再用宋明道学的有些话相印证,那就是“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 了。

       张岱年先生评价金、冯两人时说道:西学东渐以来,中西哲学的结合便是必然的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界最有名望的思想家是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和冯友兰先生,三家学说都表现了中西哲学的融合;“熊氏哲学体系中,‘中’层十分之九,‘西’ 层十分之一;金先生的哲学体系可以说是‘西’层十分之九,‘中’层十分之一。唯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可以说是‘中’、‘西’各半,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中西结合”。

     1981年某日,为了撰写有关罗素的硕士论文,导师任华建议作者是否能拜访一下接触过罗素而且对其思想有精深研究的金岳霖先生。作者一听大喜,这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作者读过金先生的《论道》和《知识论》两部著作,看过他不少论文。当时,88岁 高龄、病老缠身的金岳霖先生早已深居简出,几乎与世隔绝,我们这一代哲学工作者已经没有什么可能拜见他了。

   作者按地址来到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社科院一栋老 宿舍的一个单元,保姆开门后,坐在作者眼前的是一个戴着帽子、穿着一身深色睡袍一般衣物的老者。他抽缩着身体,一手拿着老花眼镜,另一手好像拿着什么读 物。呵,这就是仰慕以久的中国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之一的金岳霖先生!作者对金先生谈了我的来意,谈到作者硕士研究是罗素,谈到作者论文导师任华先生也曾经 是他的学生等等。没想到老先生还记得任华先生,问了一声:他的眼睛好了没有,因为任华先生在“文革”中因为某种原因几乎失明。

      我们从布拉德雷的一元内在关 系说谈到罗素的多元外在关系说,又从自然语言模糊性谈到人工形式语言的精确逻辑分析。这时的金老,已经说不出什么完整的句子了,对某种意义的表达,仅能迸 出几个关键的词或词组,虽然断断续续,但仍透出他深厚的学术内力。在某些时候,形式可以大于内容,能与中国现代逻辑学的泰斗有如此程度的沟通,本身已经说 明问题了。

     有评论说,在金岳霖先生的及门弟子中,沈有鼎、殷海光、王浩和冯契四人是佼佼者。作者与其中的沈先生、王先生和冯先生都有过一点学术接触,从个 人体会来说,至少一大半同意这个评论。谈话期间,金老还谈了几句有关北大清华的评论,作者已记不得了,后来看到他的一篇回忆提到:“一叶凋零,深秋将至, 季节如此,风尚变然。在上述时期以前,青年人就唱起下面这句话来了:‘北大老,师大穷,清华燕京可进攻’。事实是北大和师大都是中国味重,本地味重;清 华、燕京洋味重。重洋轻中,早已成为风尚。”

       突然,作者注意到老人床边的茶几上有一张年轻女子的照片。早就听说金老终身未婚,那么这个女子是谁?作者没有 好意思问。刚到北大不久,就听说有关金老的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就有梁思成、林徽音和金岳霖之间的三角恋爱,说的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讲的是: 林对梁和金说,二者中谁在美国先拿到博士回国,她就嫁给他。结果梁的脑袋活,学位还没有获得就提前回来,而像逻辑一样精密的金岳霖却按部就班完成全部学业 后才回国,结果晚了一步。后来才知道这完全是谬传,做了戏剧性的加工。浪漫是有的,但浪漫另有说法。拜访老先生,作者比较自觉,点到为止,不想让他太累, 差不多便起身告辞。老先生微微欠了欠身,表示送行。岁月是这样的无情,眼前的老态龙钟,让人怎么也不能与当年那个得到林徽音芳心、相貌堂堂、个子一米八的 英俊大才子联系在一起。

       这时候,作者才想起,《百科知识》杂志的主编梁从诫先生是梁思成和林徽音的公子,而前不久他还发表了我的一篇关于罗素悖论的文章。 后来,因发表一篇有关罗素110周年诞辰的纪念文章,而与梁先生再次聚会时,又谈到金老,作者感到 梁先生对金老有一种父亲般的敬重和爱戴。他告诉作者,他的一家现在与金老住在一起,并欢迎我再去做客。不久,经人点拨,作者才知道,金老床边相片上的女 子,是林徽音和梁思成的女儿。

       作者对梁从诫先生印象极好,其中一点是他作为梁启超的孙子、梁思成的儿子,中国近代史上这样的名人之后,而且本人已有相当成 就,对当时的作者和其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研究生却相当器重。有这样一个小插曲:作者的《百科全书式的一代哲人——纪念罗素诞生110周年》文章中,原本有这样一段话:“罗素(18721970) 是现代西方世界最负盛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为发展人类知识和世界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认为求知、爱情以及同情感是自己毕生的三大动力。” 后来,作者提出了一个顾虑,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爱情”作为三大动力之一这一提法,是否对中国青年人有负面影响,梁先生思忖了许久,最后还是忍痛割爱 了,以致后来文章发表后,三大动力变成了两大动力。作者想,这相当遗憾,梁先生的父母及金先生的一生,不正像罗素一样,爱情也是他们的三大动力之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