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
当人们猛然惊觉高科技数字化浪潮铺天盖地压来之时,很多事情都已改变。娱乐化网络化商业化似乎漫不经心地联手涂抹了我们头顶的星空。因为一位大哲的语言指向,而使人类有所敬畏的“头顶的星空”,退到繁复的重彩后面。在这个观念似乎新潮而又失向和错位的年代,许多象我们一样的人,基于某种固执的信念,继续在天空质朴的原色中跋涉。来自苍穹的光波,本初而强劲!
在色彩学中,质朴的蓝色与红、黄两色同为三原色,天然而成,无法分解成其它颜色;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这种原色可以分解为良知、智慧、理性与人文精神。这正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纯净而透彻的结晶。
正是这一结晶,赋予社会发展以灵魂、动力、脊梁和血脉,而它们的肉身显现或人格载体就是一代代的东西方大哲。以此观察历史、现状和未来,便有了一种理智、公正、犀利的洞穿。这种洞穿,是我们在无止境的跋涉间隙,真诚奉献给读者的礼物,微薄而又厚重。它将反观那些连贯古今思想上的一步步累积过程及其不断爆发的聚变;正是这些累积与聚变引起了人类社会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实现这种洞穿,这套由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推出,题为《东西方思想家系列》的丛书应运而生。这套汇集了一定卷数的大哲评传,对编者而言,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最终各卷之间构成相互支撑的整体,故成为由记传体有机构成的哲学史论。丛书对西方主要大哲学家的生平及思想进行述评。生平包括:家世、背景、环境、教育、经历、宗教、婚姻、友人、个性、爱好、心路历程,行为方式以及各种有出处的趣事逸闻等。思想包括:学术著作、理论构架、独特理念、思维方式、社会影响、对人类智慧和知识的贡献以及人们对其批判和评价等。在对大哲们生平与思想的评述中,捕捉了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一朵朵天才的思想火花;这些瞬间和火花,赋予人类一种灿烂的品质,同时又构成一种永恒的启示。
因此,读哲学大师的意义远远超出哲学范畴。人类存在的所有特点,都可以从阅读中领悟;人类全部的思想精华,都对读者无限敞开;大师们指向的精神高度,能使我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跃起、上升,点燃信念之灯,照亮深邃的生命。然而,在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中,阅读大哲并不普遍。这种持久的忽视,更使我们埋头于丛书写作时感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催促。但愿这种催促能够企及更多的人,能够在阅读的荒原上点亮星星之火。如果可能,每个目睹这套丛书的人只读一遍,星星之火,也就有了燎原之势。
基于上述考虑,丛书为评论与传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强调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寓学术性于趣味性,达到所谓“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的双轨功能。先将大哲们还原为活生生的个人,再上升到思想巨匠的高度。尽量立体和全方位地揭示这些思想伟人经历,阅历以及精神生活发展的各个宏观与微观层面。丛书尽可能面向多元和广大的读者群。除服务对人文、社科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外,亦将成为哲学专业、思想史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重要参考书。
丛书一个重要宗旨是指明这些大哲在近现代以及当代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以及中国学术界对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成果。
丛书作者群主体部分为原来自中国两岸三地,曾受中西两方哲学训练,中外语言兼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并现于欧美大学任教的华人哲学学者。
丛书每部约20~30万字,力求图文并茂(约30-50张图片)以及所涉哲学家的生平年表、著作列表等。
已经出版的有:《罗素:所有哲学的哲学家》(著者丁子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美国普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州立科技大学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t Pomona哲学教授);《笛卡尔:现代西方哲学之父》(著者孙卫民,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哲学教授);穆勒:近代西方思想的一代宗师》(著者姜新艳,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美国瑞德兰兹大学University
of Redlands哲学教授);《哈贝马斯:引领当代思潮的哲学大师》(著者陈勋武,中山大学哲学学士,瑞士国际哲学科学院硕士,美国福德汉姆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任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哲学教授)。将陆续出版的评传及著者如下(不按人物年代顺序,而按可能完稿的时间顺序):《休谟评传》(著者卢找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提芬大学Tiffin
University哲学教授););《马丁路德评传》(著者谢文郁,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美国克莱蒙神学院宗教学博士,现任美国国际神学院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Seinary宗教学教授);《尼采评传》(著者郑轶伟,上海交大工学学士,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圣克劳兹州立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哲学教授);《维特根斯坦评传》(著者袁劲梅,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学教授);《罗尔斯评传》(著者欧阳光伟,南京大学哲学学士,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硕士和博士,现任加拿大道格拉斯大学Douglas
College哲学系教授);《库恩评传》(著者王新力,华中理工大学理学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仲尼阿塔大学Juniata
College哲学教授);《德·波伏娃评传》(著者苑莉均,山西大学英语学士,南开大学哲学硕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哲学教授);《麦金泰尔(MaCyintyre)评传》(著者朱新民,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马萨诸塞大学哲学硕士,瓦内贝尔特大学哲学博士,
现任美国安特劳培谷大学Antelope
Valley College哲学教授);《罗蒂评传》(著者黄勇,华东大学哲学学士,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博士,哈佛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美国库兹堂大学Kutztown
University哲学教授《洛克评传》(著者杨效斯,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雷克福瑞斯特大学Lakeforest
College哲学教授);《海德格尔评传》(著者王庆节,南京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美国杜兰大学哲学博士,奥克拉哈马州立大学副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教授);《伽达默尔评传》(著者陈勋武,中山大学哲学学士,瑞士国际哲学科学院硕士,美国福德汉姆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任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哲学教授);《波普评传》(著者朱凤青,访美学者,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副教授);《杜威评传》(著者丁子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美国普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州立科技大学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t Pomona哲学教授)等。
丁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