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志愿者绵竹汶川大地震 |
分类: 配文图片 |
据媒体报道: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上海青年风尚节在刚刚建成开放的人民公园绿地拉开大幕。市民们惊奇地发现,在风尚节入口处一篇橙色的大背景下,有一个带有”救灾”字样的蓝色帐篷格外显眼,旁边还有一面“多背一公斤”的旗帜。同在绵竹灾民安置点工作过的川大志愿者小钱告知,这顶展出的帐篷就是我们同住过的那顶。另外一名曾与我们同住这顶帐篷的川大志愿者小谭也是这次上海青年风尚节的志愿者。
我们住的那顶帐篷的内部。
“多背一公斤”志愿者小赵与小黎在为孩子们服务。左边就是那顶蓝帐篷。丁子江图
志愿者小钱、小谭和小黎与来“多背一公斤”图书室的孩子们。
志愿者在为孩子们辅导。丁子江图
“多背一公斤”图书室。丁子江图
发出这篇图文后,收到川大志愿者谭俊同学,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小谭的来信,相当感人,内容如下:
老丁:你好!仍这样叫你,感觉很亲切。我是谭俊,我在你的博客里发现了我的身影,我就是绵竹体育场志愿者小谭,我们还一起住了几天。还有印象吧?很幸运认识你,我,钱贺进,小黎常常聊到你,你的言行现在还影响着我们。我们三个都已经大四了,都在寻找未来的路。钱贺进前几天已经找到工作,小黎还正在找,而我已经保送本校的研究生了。
这次上海风尚节得到上海市团委的支持,(我们的帐篷)就放在展览的入口处,所以多背一公斤非常重视,因为我本是绵竹人,做志愿者比较久对图书室的后期情况比较了解,小V就找到我一起回绵竹复原我们的图书室。东西已经分散在几个学校社区,我们找到了主要的帐篷图书和书架,而其他的像孩子们的画,作文在几批志愿者交替中已经不再了。但看到那一本本触摸了多少次的书,和一直忠心服务的书架,就像老朋友相逢一样激动。真希望在上海能有更多人了解到那段日子,了解到那些灾难后图书室发生的故事,了解孩子们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望。
国庆节,我,小黎,小桂子三个回绵竹了,因为之前小桂子担心大家舍不得离开就约定国庆回去看他们,钱有事去不了。绵竹体育场的灾民已经搬到了武都镇的板房区,生活正在渐渐恢复正常。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下雨时房顶会漏雨,外面的水会溢进屋子里让鞋子都浮起来了;前几天暴雷天气板房学校里雷击到了两个学生。我去时看到这些问题正在被解决,板房区的道路两旁正在进行忙碌的施工,挖水沟以便排水,每隔一小段距离就安避雷针。
我发现一部分人(多是一些妇女,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最大的担心是没有工作做,闲在家里,或者打打牌,或者做鞋垫打毛衣,以前他们都有地种,怎么都可以过日子,担心哪天国家不再补贴了该到哪里去吃饭。我能做的就只有安慰,给他们打气,要他们相信国家会一直考虑人民生活的。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她的邻居们说她很可怜,一早就辍学帮家里干活,现在什么也不会,要我帮她找个工作或者去学习一门手艺技术比如计算机,这些不需要多大运动的活。对此我很羞耻,真的无能为力,他们还不知道我还是一个学生。真希望有什么组织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
那些初中小学的孩子都已经正式在板房学校正式上课了,生活在步入正常。最重要的是老师,他们的心态影响着所有的学生。但听说老师出现了一种倦怠心理,很高兴知道,我们学校的心理学大师格桑泽仁正是去了那里的学校,给老师上课辅导。我想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我和钱贺进约好过一段时间再回绵竹去看看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