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1980年代中后期的某日(具体年月日记不清了),我在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位平时关系很好的台湾同学告知,马英九将来校为台湾学生会讲演。当时,马英九这个名字对非常关注两岸问题的我并不完全陌生,因该君已在政坛暂露头角,常见诸于美国华文报端,成为台湾新生代政治人物的佼佼者。
那时,海峡两岸留学生的关系还算不错。早期来美的大陆学生由于人数不多,常常参加台湾学生会的活动,后来逐渐成了气候,各校也就成立自己的联谊会;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我学习过两年的芝加哥大学,在那里两岸学生联合组成了一个共同的学生会。
在美国读书的期间,校园里的“台独分子”并不多见。也就是马英九那次访问普渡不久后的1988年,蒋经国先生开放了“党禁”,故而出现了民进党。
普渡台湾学生大都是追星般聆听马英九演讲的,当时场面热烈。这是我第一次身历其境地目睹一位活生生的台湾政治人物,尽管还属新生代。
这次聚会并非像往常参加的联谊文艺活动,毕竟本身就充满政治色彩。平时大陆学生组织的节庆活动也邀请一些台湾学生参加,但若是中国大使馆或国内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来校作指示,就又当别论了。我记得,那时有一位对大陆事务极关注的台湾同学,不请自来参加了中国大使馆教育参赞组织的“政治会议”,竟被礼貌地“驱逐”出去。此时的我与那位台湾老兄处境相似,到会但并不理直气壮,只是坐在会场一角,冷眼静观。幸亏与会者都被台上马英九的风采抓住眼球了,并没有在意我这名“外来者”,而且这些青年学子也并没有太多的“政治警觉性”。
那时马英九,在尤为注重外形俊朗及内在学养的台湾年轻学生眼里,果然格外抢眼夺目,已初具政治明星的派头与架势。好像当时就有人模仿周润发的电影角色叫他“小马哥”。我猛然心生一个有点“不以为然”的念头,并一直延续到后来:这是一个上帝精心雕琢而百般厚爱的宠儿!亦是一个定向培育的“温室权贵花”!这位帅哥的漂亮英文,优雅谈吐是很容易使人打印象高分的。但后来我才得知,马英九其实不太修边幅,也很不重美食,生活上也象他的湖南同乡曾国藩和毛泽东那样相当节俭。不过今天的我还有一点印象是,他的发型似乎20年来没有变过。
主持人对马英九作了以下介绍:197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1974年考取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赴美留学,获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及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银行法律顾问,以及见习律师等职;1981年底,刚过而立之年的马英九审时度势,成为“海归”(当时还没有这个叫法)回台,投身政界,即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蒋经国的英文秘书;1984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在此以后,一路青云直上,无论官定和民选都所向披靡:法务部长、两任台北市长、国民党主席、直至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这都是后话。
马英九当时讲了些什么,我已记不得了,大概是理念、激勉、励志、政情、全球观、两岸关系一类的正面话题;时不时还来几句风趣幽默的插科打诨,但绝没有与谢长廷较劲时的那种冷笑话。
普渡大学在台湾比在大陆更有名气,尽管新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出自这里,他于1950年获该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这个校园,台湾学生学者及他们的家属常有上千人之多,是最大外国人群体。难怪台湾当局始终相当关注这所著名学府。
2008年初的台湾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普渡大学属于州立大学,位在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城(West
Lafayette)。1869年由约翰·普渡(John
Purdue)捐资,印第安纳州划拨土地建造,现有6个校区、3,000名教师和39,228名学生。普渡大学向来以理工农见长,
200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全美大学排行榜上,普渡大学工学院名列第6位。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对全世界大学的排名,普渡工学院名列全世界第10名。至于普渡统计系,在全美统计系排名第8。普渡大学也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2000年时,普渡大学国际学生共2892名,占该校学生8.2%。根据国际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统计,普渡大学为国际学生最多的公立大学,并在全美所有大学中排第4位……。
据我所知,普渡大学出过不少名人校友,如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Edward
Mills Purcell、197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Benjamin Roy
Mottelson、第一个登入月球的太空人Neil
Armstrong(阿姆斯壮)、创造维基百科(Wiki)网站的Ward
Cunningham。中国抗日名将及被老蒋定位搞“军事政变”的孙立人将军以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儿子陈泽宠也是普渡校友;此外,还有民进党政权的前任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现任国安会秘书长的陈唐山,亦是该校1972年地球物理学博士。在大陆,除邓稼先外,还有著名的遗传学家李汝祺,热工热力学家王补宣,汽车专家张德庆等均为普渡校友。
我感到,那次马英九的到访与讲演对普渡的台湾学子无疑有着强烈励志性震动,他们中后来也有不少人走上了技术官僚或党政官员的仕途。我结识的不少普渡台湾同学,大有背景与来头,拿国内习惯语来说就是“高干子弟”,其中不少人的父辈为省主席、国军将领、国大代表、党政大员等等,似乎都比当过蒋介石侍从官,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以及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马英九老爸马鹤凌,要更显赫。不过他们的政治成显然不能与小马哥相提并论。
>
大学师生合影,马英九作“卧佛”状。
>
1981年,马英九获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留影。
>
海归台湾时的马英九。
>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接受《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专访,透露台湾将解除“戒严”。兼任蒋经国英文秘书马英九说,“当时我身上感到触电一样,因我们正在改写台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