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推荐阅读 |
市场上的管理类书籍不外乎这么两类,一类是由大学教授和产业研究者所写的,大多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写,他们对行业有深厚的理论认识,如《追求卓越》。还有一类是由企业管理者所写,从自身的角度去谈企业管理经验,如杰克"韦尔奇,还有描写企业和一代人物成长的,如王石。
而宁高宁的《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不是写华润历程,也不是写自己,它是集合了宁高宁在十几年间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从表面上看,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散,而宁高宁本人也不是专业的学者,但是他在华润的业绩和历程,赋予了他独特的视角,在这本书中,宁高宁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很耐人寻味。
这本书对我有这么几个启发,首先是关于战略。每个企业都在谈战略,以华润这么大的企业作后盾,宁高宁谈起战略来,很让人信服。但宁高宁的定义跟学者不同,他认为战略本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培养战略思维的过程。他谈到,引进咨询公司做战略,实际上是培养一个公司的战略思维,然后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实际进行调整和实践,这才是真正的战略。
联想到我们这个行业,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本身的认识非常浅,难免有急功近利的行为。比如有些同行认为全国开分公司就是企业战略,说战略就是布局。世联以前也干过类似的事,遭遇了挫折就得及时总结、找出问题所在进行调整。所以战略是一个过程绝对是深有感触,战略绝不是一个定死的目标,而是一种思维和过程。
第二个就是关于企业文化。几乎每家有些规模的公司都在经营企业文化,出本杂志,搞个企业歌,训条之类,但这样的操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宁高宁说,他自己也始终没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直到他收购了一个很小的企业,他发现所有人的眼神、走路的步调、讨论问题的方式,所有的东西都贯穿着一个统一的东西,然后推动出一个结果。他说,企业文化不是一个显性文化,而是企业的隐性文化,非正式文化,它既是结果的原因,又是推动结果的过程。而这种非正式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绝不是那种拿来打广告的条条框框。
宁高宁的视野和阅历也是成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站在全世界的大立场,帮我们了解国际顶级企业。宁高宁举例说,英国爱丁堡有一个苏格兰寡妇基金,它起源于苏格兰本地的战争寡妇,她们用抚恤金搞了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基金的LOGO就是一个戴着黑纱的年轻寡妇,这就让员工们时时记着自己用的是寡妇钱,大家都非常谨慎,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运作,这种思想贯穿了整个企业的精神。看到这儿,我在想,如果我们的社保基金也借鉴这个经验,用老奶奶头像作LOGO,让他们知道老奶奶的养老钱在我这儿管着,管理运作就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