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房地产与社会学 |
一年前的一天,潘石屹送我一本书叫“杂碎”,说是SOHO尚都的“楼书”,其实里面基本上找不到楼盘的影子,满篇都是目前的流行趋势——混合的、自由的、杂碎式的时尚——为这个纷乱的世界留下了一个纯粹混杂的注脚。记得,那天刚好约在上海的典型时尚符号标志地“外滩3号”吃饭,殖民地的古老建筑、形式大于内容的西餐和沪申画廊中当代艺术交相呼应,“杂碎”倒真是合乎时宜。
只是有些“闹”了。
浮华的本质是喧华和浮躁的。当旧有的统一价值观开始走向多元;当社会开始市场化的分层;当原有的话语权力和分配秩序被打破;当媒体结合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切都是躁动着,就如同十月怀胎的母亲分娩前的感受一样,她在忍受着目前的疼痛,等待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因为她知道,随着那一声响亮而有如天籁般的啼声,将诞生一个纯粹的生命。
我深深感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莫名其妙的自负,觉得比过去的一切时代都要优越;更有甚者,认为这种喧哗的生活就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故而拒不承认任何古典的或典范时代(Classical or Normal Epochs);人们确信自己拥有巨大无比的创造力,却又不知道应该创造些什么;他可以主宰一切,却又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掌握了更多的手段、更多的知识,但“今天的世界依然缺乏根基,漂泊不定。”(加塞特:大众的反叛)
我们为了寻求安全感而筋疲力尽,结果导致对自己生命的本质展示毫无知觉,一味沉湎于时尚,习惯和无聊的话题。
我始终觉得这是一种过渡和准备,整个中国的市场经济都在过渡(所谓“过渡时期经济学派” )和准备迎接着新生命的诞生:
市场在迎接着新规则和伟大的公司;
艺术在迎接着新语言和大师级的人物;
人们在迎接着新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平静。
纯粹,作为“杂碎”时代的另一种选择,成为这种过渡的希望和标志。
因为:海量的信息需要疏理、不同的理念需要坚持、最终的赢家需要时间。这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简单而执著——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只是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