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住在核工业部二院,就在现在的航天桥西北角。
  
后来,公主坟有了北京较早的平地喷泉,附近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去那里玩。到了周末,这里简直成了选美比赛现场。小女孩们个个花枝招展,盛装出席。
  
喷泉,如此简单的设计,却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想,她不仅印象于我的心中里,也同样印象于生活在附近的其他孩子心中。最明丽的色彩、最灿烂的笑靥、湿漉漉的头发、湿漉漉衣衫一起汇合成最快乐的记忆。
  
前几日,暑热,忽然想起儿时的喷泉。现在的北京,哪里还有儿时那样的喷泉?思来想去,一个在赛特奥特莱斯,一个在三里屯的3.3。
   
和我的童年相比,5岁的普洱已经是玩具一箩筐,游历一箩筐了的“资深玩家”了,整天见多识广、无所不通的样子,可爱可笑。对于这样简单的喷泉,也许会令他失望。这样的猜测,让我一路还挺忐忑。
  
没想到,一看到喷泉,普洱立刻精神大振,扑将进去,玩的是酣畅淋漓,不肯归去。原来,现在的孩子,也和我们当年一样,还是会被这小小的人工喷泉深深打动。
   
这场景,一方面,让我感动,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是谁在规划的时候,决意“浪费”,设计出喷泉,愉悦了大众。另一方面,也让我感慨,为了这短暂的快乐,我们需要驱车数十里,才能和她小聚。
   
于坚曾是我喜欢诗人,后来,他开始写杂文,依然让我喜欢。记得在他的一篇游欧的杂文里比较过一些著名的城市。大意是,提起欧洲的城市,大多数中国人首推巴黎,因为她的底蕴和浪漫。但是,于坚却首推日内瓦。他说,当你看到,一对对父母,一个扛着婴儿车,一个抱着婴儿,艰难的越过地铁检票口的时候,你也许就不会觉得巴黎有那么美好了。而日内瓦,却处处方便,人人畅行无阻。诗人深情地文笔,至今令我动容-----“每当我想象着,在暗夜里的灯光下,这座城市的设计师正勾画着一条条盲道,一个个残疾人坡道,还有地铁的无障碍出入口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充满感动,因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少数人,常常可以忽略不计。”
  
从此,我也开始了关于美好城市的思考。一个美好的城市,应该善意地对待每一个人。一个规划者,一个建筑师也应该有兼济天下普度众生的情怀。
  
北京,是我们的首善之都。我多希望,在我们步行可达的地方,也会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喷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