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封来信引发的思考

(2012-08-09 11:25:40)
标签:

杂谈

4度

4度设计

创意

东方

家居

康立军

室内设计

张蕾

张蕾康立军作品

分类: 设计师手记

张蕾:
    您好!不好意思打搅您了!
    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看了一期装修的节目,其中介绍了一款由您设计的家装(希望彼张蕾是您),非常喜欢,同时也感受到了您在装修设计中的用心。
    不知道您是否在北京工作?
    我有一套在北京农村的房子,共三层,一般周末去小住一两天,在最初装修时,不想花太多金钱在不长住的房子上,因此没有设计,只是按照自己没有任何想象的想象进行了装修。但是就是这种没有想象的装修让我连小住的兴趣都失去了!
    我计划部分重新装修,一直在网上寻找设计师,而您的出现让我眼睛一亮。。。不知您是否为我们这样的普通民居进行设计?

需要装修人家甲

 

 

装修人家甲:

 

    你好!你的来信,很有意思。

 

    很多人和你一样,一方面向往田园生活,可是,一旦真正投入进去,又发现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
    作为设计师,我们也一直在纳闷:为什么在国外,“田园”“乡村”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装饰风格。
而在中国,往往成了简陋寒碜的代名词。
 
   你在来信中说:“由于最初没有花心思设计,只是简单装修,以至于最后一套大房子放在那里,自己失去了居住的兴趣。”和你同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一个“不想浪费”的初衷,换来的是浪费的结果。材料浪费了,即使它再廉价;时间和精力浪费了,即使没花太多心思。大多情况是,工程过半,已然没了小住的兴趣,所以在家具的选择上,更是不愿意再有投入。最后,好端端的一套乡居别墅,变成了堆放废旧家具和杂物的库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为物所累,乡间别墅成了你必须定期开窗通风、洒扫的战场。
   
    为什么最早拥有乡居生活条件的人,最后的结果往往变成了这样?
 
    一次在四川游历中,让我们明白了这其中的奥秘。
 
    头一天,我们参观了刘家琨设计的鹿野石刻博物馆,水泥和灰砖为主要材料,朴素至极的外表下掩藏不住骨子里的高雅。 第二天去青城山,在后山,看到挑夫一趟趟挑着建材上山。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地农民装修自用的民房,改作“农家乐”。行至半山,我们在工地歇脚,也好奇地参观正在施工的工地,简单概括就是对城市生活的拙略而滞后的模仿。和房主攀谈,更让人惊讶,因为翻建与装修的单位造价竟然一点也不比鹿野石刻博物馆低。这一前一后的对比,让我们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城市乡村本身就是两个审美范畴,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设计远远要比拙略的模仿高明出无数倍。这不仅体现着设计的力量,更是一种认知上的高下较量。壁纸、瓷砖、金箔、水晶不失精致华贵,原木、泥土、砖头、瓦块也自有其无可代替带的美。
 
    其实,我们一直希望有机会,设计出我们心目中的中国人自己的田园生活。看到你的来信,我们还是很有兴趣的。但不知你的具体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看看我们是否彼此适合。还有,我们本身就是普通人,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普通人打造不普通的生活而已。
 
    人们常说“装修”,我们更想叫她“设计”。设计,不是华丽材料的堆砌,也不是剪刀浆糊的拼贴。好的设计,一定是出于尊重和理解,尊重和理解你的初衷;同样,尊重和理解你所处的环境;尊重和理解一草一木,一沙一石。
 
    如果你对我们的价值是认可的,再与我联系。 
    最后,谢谢你对我们的欣赏。
                                 
 
 
                                                                     张  蕾      康立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