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的响声,你听到了吗?

(2009-06-30 23:40:41)
标签:

云南印象

云南的响声

幻觉

杨丽萍

文化

分类: 人在旅途

    实在是可惜,现场不能拍到照片,也不能录音,所以“分享”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分享”的冲动还是按耐不住的。 6月30日晚上,我们一行四人看了杨丽萍的带来演出《云南的响声》。再一次被这个神奇的女人打动了。非常敬佩杨丽萍,不仅因为她对舞蹈的痴迷,更因为她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在当代文化名人中,最让我发自肺腑敬重的人有两个,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人是冯骥才,女人是杨丽萍。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深爱着生养自己的土地,深爱着滋养着自己的民间文化,并且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竭尽所能地宣传她,保护她。但是两个人保护的方式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冯先生一面大力保护,一面大声呼吁,却忍不住时常感叹-----为什么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么多好东西,而我们却不懂得保护呢?杨丽萍回答了这个疑问,我坚信但凡看过杨丽萍的演出的人,一定会深深地懂得护这些珍贵的遗产的重要。

    看演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拿她和《云南印象》比较。坦率地讲,《云南印象》更像是一部壮丽流畅的史诗;而《云南的响声》更像是一场折子戏大荟萃,不够流畅连贯,倒像是一场民俗博物馆的配套演出,像一次民间音乐的普及讲座。虽然不够一气呵成,但是仍然算得上国内舞剧和音乐剧的上乘之作。

    开篇的《催生》》和收尾的《幻觉》最让人感动。一开始,一个妇人就因分娩而死去,分娩前那一句句追问让我动容和思考-----“我肚子里的小人人,你是翻过了多少座山,趟过了多少道河才到我这里来的?”  这一句与其说对新生命的追问,不如说是对于生命缘起的崇拜。“人生人,吓死人。母向死,儿向生”,大概只有分娩才会将“生”与“死”贴得如此靠近吧。最后一幕,在若干年后的一次集体酩酊大醉后,母子在幻觉中相遇了,母亲依旧是一头长发,而此时的女儿也是初长成人,也是一头长发,两个人在幻觉中起舞,拥抱,当不曾谋面的母女四目相视的刹那,我的心都因这就惊鸿一瞥而溶化。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谢幕,当演员的依次以最具个人特质的即兴表演谢幕的时候,我不禁欢呼了,喜欢演员们自由奔放的表演,更喜欢他们的和谐舒畅身心。喜欢他们对于掌声和欢呼的陶醉与满足。就让艺术一次次地带个他们无上的幸福与荣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