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熙兄:
大作拜悉,唤起当日无数细节,思来感喟良多。况兄更以沧桑之笔出之,而避秦之喻尤妙。窃谓吾等之做学问,无乃亦避秦乎?弟当日亦涂抹新旧体数首,奉兄一哂,难以为和,权作暑中把扇,呕哑话旧也。
孔庆东 1999.8.2
新加坡印象
16岁少女温热的胴体
随椰风
盘舞于每一眼草坪
嫩绿的喘息
百蛇大战后的尸群
撑起她曲线玲珑的
骨骼和血脉
如一餐血气方刚的
炒粿条
血脉中流窜不息着
君君臣臣的甲壳虫
虽然是左侧行驶
所有的方向盘
都是天生的右派
组屋与组屋
相敬如宾
永远没有拥抱的可能
却留出了
足够挑逗的距离
印度少年用英语
呼唤他的马来同伴
同伴用广东话回答
结尾却是一句
沙扬娜拉
光滑的棕榈树皮
和整齐圆润的年轮
正如广东民乐的
彩云追月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在牛车水的吱吱疲惫声中
所有的波道都在卖傻比丑
术语叫追欢搞笑
只有午后偶然的雷雨
袭来一阵天外的神音
打在这少女乳白的背上
像一场尼采的鞭刑
1998.3.8
11:00 阴
狮城今日
狮城今日
早已没有狮子
组屋的钢窗和铁门
锁住了每一颗奔驰
视野里画满
规则的几何线条
遥想着当年茂密的
是滑梯旁簇拥的浅草
再不见荒原上疾流的热血
新加坡河如此娴静柔婉
恰似沐浴后干净滑爽的少女
洁白的脚腕上套着金环
大雨在黄昏洗过所有的街面
仿佛百岁的狮神老泪纵横
天边外有隐约而沉重的鸣响
那也不过是一阵“搞笑行动”
1998.3.12
17:30
注:“搞笑行动”是新加坡电视台华语波道的一个固定节目,极其幼稚无聊。
留别新加坡诸学友
万里南来苦说禅,
拈花一笑换新天。
雄狮喘月翻鱼尾,
巨炮临风并铁肩。
四海唐城同血脉,
百年通史共烽烟。
扬帆北去频回首,
无限涛声入梦帘。
注:1、1998年2月25日由北京赴新加坡东方文化学院授文学课,得识诸友。4月30日返京,依依不尽。
2、喘月:吴地酷暑,牛见水中之月,以为烈日,故喘。遂有“吴牛喘月”之成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