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台湾眷村 |
风雨飘摇看眷村
7月29日,週二。
上午參觀偽總統府,是原來的日本總督府,格局狹小,進去後感覺完全可以就地改成監獄。講解的志願者非常熱情,但非常一廂情願地把大群遊客當成白癡,把自己的政治觀點熱情地強加到遊客身上。而展品沒什麼可看,顯得門口的安檢措施未免多餘。這也不能怪人家,因為所謂中華民國的“總統”,本來就沒什麼可講的。若干可憐的小國家送給“總統”的禮物,看著還不如大陸普通財主之間的送禮,展覽出來簡直是丟人。倒是瓜地馬拉送的禮物還挺珍貴。
樓頂的青天白日旗後面是一個巨大的避雷針,我說這不但煞風景,而且風水太差了。現代科技完全可以解決避雷的問題,旗子影綽在避雷針下面,本身就是個傀儡政權的圖解,分明象徵著這個自詡為“國家”的政權風雨飄搖,毫無安全感。
從“總統府”出來,趕往車站,與司機郭先生告別,乘641次火車赴嘉義。行程表中寫著由別人陪同,但惠伶說還是她來吧。11:00開車,12:26分到達。車上讀鐵路刊物,讀了一篇“鐵橋輪”的文章。
到達嘉義後,蔡司機來接。我和惠伶到“老房子1995”吃火鍋,很實惠,這是入臺後吃得最舒服的一頓。
然後去“經國新城”社區,這裏是原來的一個空軍眷村,十幾位白髮蒼蒼的國軍二代非常熱情而正式地歡迎我,陳小鲸理事長像做政府工作報告一樣,用課件給我原原本本講了他們眷村變成社區的發展史。
然後又座談了一會兒,還請我看了很多眷村生活的實物,這一方面印證了80年代以前臺灣人民的生活確實是“水深火熱”,並不比大陸好甚至還不如大陸的很多地區,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眷村族群的家國情懷和奮鬥精神。他們的命運很令我感動,當年“反攻大陸”的虛妄和如今“民主自由”的虛妄,交織在他們的白髮和皺紋裏。當年連空軍家屬的生活都那般貧困,供應券一直使用到90年代,飛行員偷飛機上的汽油來改善自家生計。其他軍種呢,普通的老百姓呢?好在今天已經搬進了新居高樓,只是很多住了大半輩子簡易房的老兵出來散步,回去找不到自家了。
我們彼此的意猶未盡中,時間從14:00不知不覺就到了16:30。我和惠伶又趕往洪雅書房。老闆餘國信理事長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非常熱情而執著,是臺灣著名的人權鬥士,有人把他跟“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相提並論。我說他的洪雅書房可謂“洪鐘大呂,玉成大雅”。
他又請來聯合晚報的記者魯先生,陪我參觀了附近的景點,還在一家老字號小雜貨店發現了衍聖公孔德成的題匾,店家說不出題寫的時間,我幫他們考證為1982年。
嘉義的生活節奏比較慢,路旁的檳榔小店饒有地方風韻,蘭潭以及旁邊的“嘉義鳥巢”頗富詩意。音樂噴泉那裏今晚沒有音樂,更顯得小城光景,歲月悠悠。在書店等候時,李連權司長打電話來,說龍應臺部長想約我會晤,問我同意否。我說同意,於是就約了次日4點半。這樣,行程就要稍微調整一下。我說希望能夠會見一位國軍老兵,以增加對於國軍來臺後生活的認識,惠伶就忙著聯繫。
天已經黑了,我和惠伶晚餐於“初め和風精緻咖哩”,有著正宗的日本式逼仄的情調,一個小桌子挨著一個小桌子,幾乎是互相看著喉嚨在吃飯。我座位旁邊有個插座,我順便給手機充電。惠伶說恐怕店家不願意,要徵求一下意見,我說那種禮貌的徵求,不正是對店家“小肚雞腸”的最惡毒的辱罵嗎?日本式禮貌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最骯髒的人性也。
飯後司機送我們到嘉義縣郊區,新港鄉板頭村45-1號,板陶窯交趾剪粘工藝園區。很安靜,我們住二樓,但是網絡不通。我下去問老闆,老闆很熱情,通過電話,給我要了一個私人的網絡。我只能在院子裏上網,被蚊子隔衣咬了19枚大包。於是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