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个背课文的于琪哪去了

标签:
娱乐 |
跟今天满大街都播放一首流行歌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播一个相声段子叫《背课文》,这段相声的表演者是于琪和赵连功。凭着这段《背课文》,于琪从丹东调到沈阳曲艺团,还是凭着这段《背课文》,于琪由一个相爱爱好者,成长为专业相声演员,更是凭着这段《背课文》,于琪一夜成名,火的一塌糊涂。但近年来,于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在哪?他在干什么?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于琪。当记者与于琪对坐长谈之时,发现当年那个充满稚气的小男人脸上已经布满岁月的沧桑。
趴在炕沿儿学相声
于琪成为相声演员纯属误会。
小时候的于琪喜欢唱歌唱戏,就是不知曲艺是何物。但偏偏地,被曲艺名家潘侠男看中,收为徒弟。
当年,丹东市元宝区文化馆公开招收曲艺学员,于琪是被同学怂恿去的。面试他的就是曲艺名家、天津著名女相声演员潘侠男。对于曲艺,于琪是一问三不知。当潘老师让他唱歌时,他才找到感觉,一曲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让潘老师眼睛一亮,接下来一段现代京剧,更让潘老师兴奋不已。最后,潘老师对于琪说:暂时留下试用,跟我学。学成就留下,学不成就走。
就这样,于琪成了潘老师的“入室弟子”。因为当年跟老师学艺,是在老师家里。潘老师家很小,屋里除去一个火炕,基本上再无多余的地方。老师坐在炕上教,于琪则坐在地上,手把炕沿儿学。
这一学就是三年。
1979年,于琪正式成为元宝区业余曲艺团的一员。之后的日子里,随团演出,其表演风格神似潘侠男。当年他还获得一个雅号:小潘侠男。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丹东录制相声《背课文》,这个任务落在了于琪身上。让于琪也没有想到,这段《背课文》一夜之间火了。当年全国的观众都知道了有个相声叫《背课文》,有个相声演员叫于琪。
金炳昶是我的伯乐
虽然元宝区曲艺团是个业余团体,但名声很大。于琪的演出特别多,不仅在丹东本地演,也在省内其它城市演,就在演出之时,他结识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金炳昶。
金炳昶在看了于琪的表演后,惊喜连连,然后四处游说在调于琪来沈阳曲艺团。
于琪告诉记者,当年也经过一次有趣的面试。
那是1980年年末。金炳昶带着于琪来沈阳市文化局时,正赶上文化系统的干部开大会,全市文化系统的干部和各剧院团团长都在。就在大会现场,于琪说了段相声,立即引起叫好声一片。当时的文化局长下令:“赶快把于琪调过来,别让这小家伙跑了。”
1981年1月21日,于琪正式到沈阳曲艺团报到,成为了咱沈阳相声界的一员。回忆当年的沈阳曲艺团,于琪感慨地说:“当时,在沈阳,相声演出那个火,沈阳大戏院场场爆满,而且相声名家云集,很多外地说相声的,根本不敢来沈阳演出。”而从丹东到沈阳,一路走来的于琪,也很快就成了全国相声中的佼佼者,和金炳昶合作的《各有千秋》,口碑甚好。后来,于琪分别跟杨瑞库、周智光合作。
于琪与周智光合说的相声《说广告》再一次红遍全国。当时在剧场,只要报出于琪名字,就是一片叫好声。后来发展到观众看到一技话筒降下地截后,就开始鼓掌,因为人们知道,话筒一降,于琪就要出来了。
没有舞台宁愿沉默
2005年7月,辽宁相声俱乐部成立,于琪又开始说相声了,观众又有机会见到了那个“背课文的孩子”于琪。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很短暂,短暂的甚至来不及回味。
对于一个相声演员来说,没有演出就等于鸟被剪断了翅膀,无法飞翔的于琪开始沦落“民间”。婚礼上说,生日宴会上说,终于有一天,他烦了,倦了,从此不再出山。于琪告诉记者:“在婚礼或生日宴会上说相声,是对相声演员尊严的践踏。你这边说,人家那边吃边喝酒边吆喝,简直是一幕悲剧。”
离开舞台的于琪迷恋茶道,迷恋养花收藏,还开了个茶艺馆,取名“论道”。不过,对于相声,于琪还是充满梦想。“我一直想在茶楼弄一个演出的场子,唱唱大鼓说说相声,培养点相声观众。”
而说到相声,于琪开始有了自己的感受:“好的相声演员应该像茶艺师,需要引导观众体会相声之妙趣。”
当记者问到对郭德纲的评价时,于琪说:“当年郭德纲也只是个开场演员,但经过多年来潜心苦练,终于成功了。现在,郭德纲的相声就像跟观众聊天一样,这才是相声应该有的形态。相声是剧场艺术,还应该回归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