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小刚不必搭理“奥斯卡”

(2010-07-28 06:00:38)
标签:

奥斯卡

国产电影

唐山

冯小刚

中国

娱乐

冯小刚不必搭理“奥斯卡”

  跟中国文学的诺贝尔情结一样,国产电影也有很强的奥斯卡情结。张艺谋不成寄希望于陈凯歌,发现陈凯歌不靠谱儿又将希望放在冯小刚身上。国产电影面对奥斯卡,大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似乎要子子孙孙“夺”下去。所不同的是,冯小刚自己并待见更不情愿只为奥斯卡拍电影,于是,冯小刚才成为可爱的导演之一。

  冯小刚不想,不等于别人不想。对于《唐山》到底能不能冲击奥斯卡,专家和媒体都在操心。有媒体还煞有介事地分析出了《唐山》的“三大优势”——题材、拍摄理念和票房。其实,以往冲击奥斯卡的国产片也曾有过“五大优势”、“六种可能”之类的分析。但分析归分析,无缘还是无缘。可见,所谓“优势”、“可能”不过是人造出来的东西。

  对这样的“人造优势”,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未尝不可。如果过于认真或者当真,那就大可不必了。这一点,冯小刚自己看得非常清楚。他多次强调自己是中国电影的儿子,他的眼睛从不瞄向西方大奖。“外国电影界有好几个‘家长’,却偏偏没我们中国人的份儿,审度电影的是西方人的世界观,不是中国人的世界观。”

  事实上,我们的电影人被奥斯卡折磨得已经进入病态和怪圈。起初,张艺谋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简直就是为了“冲奥”而拍摄的。因为迎合,张艺谋不得不将影片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剪裁成适合奥斯卡评委心中自以为是的“中国文化”。但这种迎合的结果,奥斯卡并不买账,中国观众也觉得怪怪的。幸亏《唐山》没有预先喊出“冲奥”的口号,不然,电影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正因为有了多种多样的判断标准,才造就了电影多种多样的精彩。如果把“奥斯卡”看作衡量电影好坏的惟一标准,那从此电影也不再丰富多彩了。

  冯小刚一直坚持给中国人拍电影,贺岁片讲的都是中国人的故事。虽然冯小刚的视野没有那么宽,色彩没有那么炫,场面可能没有那么大。但因为更适合中国观众的观赏情趣,所以观众爱看,也因此喜欢冯小刚。如果冯小刚天天讲着奥斯卡,天天琢磨奥斯卡的喜好,那冯小刚的电影可能就不一定好看了。

  国产电影有追求是应该的。但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如何让观众喜欢,而不是非要冲击奥斯卡奖。《唐山》不是《2012》,它就是一部拍给中国人自己看的电影,演的是咱中国人自己的事儿,演绎的就是中国人的亲情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