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问题
(2023-10-20 00:55:39)
标签:
学问怀疑认知 |
分类: 杂谈 |
小时候好听大人们说三国演义杨家将水浒传等等,长大一点如饥似渴的看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东西。
量变到质变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渐渐地有点怀疑。以前的这些大人们他们真的知道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个三国吗?怎么就迷成那样,仿佛三国演义那些英雄人物成了神似的不能怀疑不能冒犯。本来就是小说,怎么就成了历史真实了呢?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无巧不成书,现实社会里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再长大一些看见一些已经成了大人们的人还在一本正经的说三国之类就觉得没意思了,而且他们说的都没有一点新意,甚至可以说都是几辈人留下的老生常谈了。
这算是我觉悟的地方,却又我很难成功地方,总是一本正经的较真,为什么不能在虚构方面多想一想呢?其实很多事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说难得糊涂的人才是聪明人。
后来易中天讲三国,这样也就突破了以前对于三国演义之类的崇拜,罗贯中也是人不是神啊,只能说他的写作技术非常高,超过了和他同时代的人。再后来人们又开始怀疑易中天说的三国是不是那么回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包括于丹说论语,后来很多人都开始说论语。就知道看来什么东西都不能神秘化,可惜中国人从古至今很难走出去看世界,也就只能原地踏步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后来以后那种境界一下子提高不少,这就是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吧。英达就说过如果他不是出国看了国外的系列剧,也不会拍出但是走红的系列剧来,人们也的确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可惜好景不长,人们喜新厌旧,他很快又落后了,再没有拍出可以轰动的东西来。不过这个也不能怪他,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就像以前人们热热闹闹万人空巷看春晚,现在不那么热烈了,只是完成一个程序,看完大多数都是失望的,然后再希望再失望。春晚也就成了一种仪式感的存在了。
怀疑是人类之所以进步最好的品质,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圣人神仙圣贤等等都是人创造的。既然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其原始的意义就不应该是让人只能一边倒的顶礼膜拜五体投地。领会精神即可。比如牛顿,尽管信但是怀疑,他们把信仰看成是一种可以平等琢磨的东西,而不是谁高高在上,拥有对一般人的思想精神的统治。
好在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明白了,尽管很多人诟病躺平等等,但是更应该研究的是他们为什么躺平。我觉得真的不需要为他们着急,说什么今不如昔的话,树大自然直,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都是聪明人,有一些就可以把人类的程序正常发展下去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