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涵
1、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2、“形而下学”是由“形而上学”逆向推演出来的概念,是指:“对可证明的客观实在进行的研究分析,是一种具体地、客观地、运动地观察方法和思维模式。
二、区别
1、本质不同
形而上学的本质是一切形式之上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而下学的本质是一切形式之下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
2、目的不同
形而上学试图揭示组成物质世界的本体的不变性,形而下学揭示了物质在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性。形而上学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唯心哲学,它和形而下学的关系类似于今天我们政治课本上讲的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3、来源不同
形而上学,英文是metaphysics,它源于希腊文,字根为meta及physica,字面意思为物理学之后。而形而下学的理论继承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一切形式之下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内涵如下:形而上学一种哲学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下学是近代唯物主义的概念是指对可证明的客观实在进行的研究分析,是一种具体地、客观地、运动地观察方法和思维模式。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的区别:
1、二者研究内容不同:
形而上学,指研究科学以外的、没有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