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质

(2017-06-27 16:04:03)
标签:

财经

时评

分类: 世事评说

     马云最近高举“计划经济”的大旗,一力鼓吹借助大数据之力,要让“计划经济”重来。


     “计划经济”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计划、规划行为;其二是特定体制,可直接称为“计划经济体制”。


     马云说到的“计划经济”,应该是指计划、规划行为。但它是伪话题。大至国家社会,中如企业工厂,小至家庭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计划。公共财政预算、公共福利标准的升级,企业工厂的生产销售指标,家庭个人的买房买车、攒钱出游等,都包括在内。


     计划通常有依据,这依据往往就是数据材料。大数据者,大约指因技术发展,在数据搜集、整理方面有革命性的突破,并深深影响了国家社会、企业工厂、家庭个人的计划。且不论其利弊得失,这里只是强调:无论大数据的有无,计划本身都存在,前者不过为后者提供参考、依据;无论大数据的有无,计划本身经市场竞争检验,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计划经济”,却是指特定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并不是计划,而是排他性决定、限制竞争,垄断安排社会运行、民众生活方式的权力与权利。即世间万万事都由特定个人、群体、组织决定,只有他们的计划被强令实施;其他任何人的计划,如果也付诸实施,都是对前者的干扰因素、破坏因素,要予以惩罚,予以禁止。


  马云说到的例子:“以前的渔民出去下海捞鱼,由于对气象不把握,只能靠老船长的经验来做。”“但是气象台出来,气象就是数据。我们能够准确的(地)预判下午2点45分有暴风雨,这些出来以后,使得捕鱼的计划性就有可能出现。”不对。无论何时,海边的渔民总要出海捞鱼。在计划、规划行为意义上谈“计划经济”,没有现代气象数据的时代,无论计划于何时、去何地捞鱼,或者依据老船长的经验,或者就是碰运气,总之,计划本身存在。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意义上谈“计划经济”,则是无论多少人有出海捞鱼的计划,都只有张三、李四被授予出海捞鱼的专权,并在规定地点按规定价格销售。不同等级民众凭票购买,部长每月获10斤供应,价格是5角/斤;县长每月获5斤供应,价格是1元/斤;小民百姓每月获半斤供应,价格是2元/斤,如此而已。在此意义上,无论现代气象数据存在或者不存在,除非专营权的被授予者,其他人尽管有做计划的自由,却没有将计划付诸实施的任何权利,这是不变的。


      在计划、规划行为意义上谈“计划经济”,与在“计划经济体制”意义上谈“计划经济”,彼此间有本质的不同。有了现代气象数据,当然更好保证了出海捞鱼的安全性,却绝对导不出必须且只能将渔业专营权授予张三、李四的结论。


   “计划经济体制”伊始,个中人或者还抱有善良的愿望,以为非如此不能节约资源、避免无序。但很快的,就会以个人、群体、组织的垄断利益为绝对重心。


     “计划经济体制”爱封闭。封闭最宜于欺骗与自我欺骗。一个村子里有20个人,因为瞎指挥、乱计划,被饿死了5个人,他们会自我表扬说:居然有多达15人没饿死,简直是伟大的成就。因为封闭,好作最狂妄丑陋的图画,好写最粗鄙蛮横的文章。因为封闭,个中人自己都会忘记了,随着科学技术发达,但凡制度正常,根本不应该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计划经济体制”怕开放。一开放,大家都明明白白看见了特定圈子的全方位落后。


     “计划经济体制”惧公平竞争。但凡公平竞争,就是一败再败,输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计划经济体制”善欺骗,明明是量天下之力供养特定个人、群体、组织,不具有可持续性,却吹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人民生活富裕的证明,而弱势者之所以生活不如意,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就应该穷苦卑贱。


     哈耶克伟大,在无法做实地考察的前提下,在太多人被迷惑时,凭逻辑推演,导出了“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走上奴役之路的伟大结论;顾准了不起,他其实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且身在“体制内”,长期陷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中,也终于在苦难中破茧而出,得出结论:这一套,行不通。


     前人所孜孜证明,实践所一直证明,从来不是世间无计划、任何主体不能计划,而是排他性决定、限制竞争乃万恶之源,不能将计划且付诸实施的权力与权利,赋予且仅仅赋予特定个人、群体、组织。


     “计划经济体制”的拥趸所坚持的是唯有特定个人、群体、组织的计划最科学。于此结论上,只有权力的任性、枪杆子的威胁,从来没有且不敢允许科学的论证、实际的比较。


     于特定语境中,强调大数据,不过是作为特定个人、群体、组织的计划最科学的论据。然而,大数据来到人世间,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想起好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问题:互联网可能在苏联被发展起来吗?答案是不可能。苏联或者能独立发展出网络传播技术,但一定专用于军事,或至少会对民用施加严格限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网络系统必然是单薄的,不可能形成现在的规模,不能够加速度发展,不具有信息革命的意义。同理,正因为对所有人开放,才形得成大数据。但凡谈大数据,就必然以全开放为前提。那么,任何主体都能依托大数据作出自己的计划,并经市场竞争检验。不能直接认定特定个人、群体、组织的计划最科学,并据此而限制、禁止、惩罚其他主体作出计划并付诸实施。


     于是,我们就回到了先贤的证明、实践的证明:与我国同时期的长官意志开路、乱计划不同,苏联的计划真的还有那么一点科学性。然而,无论少数几个人凭借了怎样权威的统计数据,怎样施展自己的天纵聪明,却终究如一个孩子誓要数清宇宙间的星星的数目,根本不可能。那首先是因为人的心灵比天空、海洋更加宽阔,更加变化无端。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强大的统计能力,纵然实现了对既往数据的准确统计,也不可能实现对于未来的准确描述。你自以为知道了一切,但实际上,时间会告诉你: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必须保障所有个人、群体、组织作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尽皆释放聪明才智的权利,并保障其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各项天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社会因此才激情四溢、灵动活泼,几乎不错过每一个发展的可能性,实现最大程度的繁荣昌盛。民众亦因此而真正能生活在公平正义中。


  有些人说什么大数据的出现,使得特定个人、群体、组织的计划看起来更有科学性了,连哈耶克也会成为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的拥趸,根本是七窍通了六窍,脑袋里装满了浆糊。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必须对大数据充满警惕。大数据愈是发达,愈可能导致我们过份依赖既往的经验。如果再被社会化,可能就成为对全社会实行有罪推定,以及对部分人给予“老子英雄儿好汉”待遇的理论根据。


    马云不是什么天潢贵胄。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注定是“被统治阶级”,被禁止“乱说乱动”,能混口安稳饭吃已经是幸运。如今能大富大贵,首先要感谢“计划经济体制”的松动。人啊,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不要以为社会退回去了,社会运行、民众生活方式都被权力垄断了,自己不仅永远不会被碾为齑粉,还一定能被授予独家发展权、假货专卖权。


  马云最近讲这些让“计划经济”重来的话,或者是演讲会开多了,随口乱说成了习惯,或者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且不论。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警惕有些人:他们利欲薰心,野心膨胀,寻找一切机会媚上取宠,跪权牟利;出卖良知,投机政治,利用一些概念本身的模糊,巧为偷换,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做推动社会大后退的排头兵。这些人的脑门上,都明明白白地贴着他们可能非常推崇的一个人的一句话:“妖为鬼蜮必成灾”。

    

  语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必遭天谴。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乡下人看世界


http://s3/mw690/001j5Qrjzy73UWP0QkW5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