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皇帝走!
(2012-04-17 10:15: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天说地 |
跟着皇帝走,未必就吃得香、喝得辣。
张英先生,在康熙朝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那是很大的官儿了。在1689年,他随着康熙帝南巡过一次,并留下了文字记载,名为《南巡扈从纪略》。
是的,这里说的不是乾隆皇帝,而只是说康熙皇帝南巡。史载,康熙曾经在1684、1689、1699、1703、1705、1707年六次南巡。所谓南巡,就是从北京出发,一路巡视,到江宁(今南京)、杭州一带,可不是直接去广州以至三亚晒太阳。尽管在当时已经平定了“三藩之乱”,但广州、三亚这些地方,在朝廷看来,却依然是暴乱、蛮荒之地,皇帝不会去的。
张英先生是京官,犯不着地方官儿——如曹雪芹的祖父,正在江宁织造任上的曹寅——似的,从数百、上千里外赶着大车,将帐篷、被褥、食具等装在车上,提前好多天就赶到指定的集合地候着皇帝。张英等,包括皇族、侍从、护卫以及随员们,总数约一千人,跟着皇帝浩浩荡荡出京来。行前,皇帝自然要下发诏书,以提醒各部门做好必要准备,以严禁滥用职权行为,要求买卖公道,不得将相关费用转嫁给老百姓承担等等,但能否落实就只有天知道了。一路巡来,随着越来越多官员及其随员加入,人数更是铺天盖地起来。
那可是一个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时代,一般的后勤保障自然会围绕着皇帝展开,而对于其他官员就不怎么顾得上。这一天在江苏宿迁地界,张英们快步在岸上走,天蒙蒙亮就走起,走了四、五十里,却听说皇帝早已上了龙舟,四、五个大官们急忙也挤上一艘船,船行五、六十里,又听说皇帝上了岸,赶紧也上岸来。慌乱间,张英们先后与自己的仆人走散了,便接伴而行。看看天已经黑了,各人忙着赶各人的路,张英摔下马也找不到人照应,只能自己爬了起来,并努力追赶同伴们。到得河边上,终于知道皇帝过了河,还留下命令说随从大臣们也必须在今日渡河。幸好在河边遇见了礼部的官员,连忙打发人去找船。但一去不见踪影,那官员只好去寻找。张英久等不见船来,料得官员迷了路,便亲自去寻找,却也迷了路,东摸西摸的,那叫一个狼狈。
别以为到宿营地就安逸了,那也不是一个四、五星级酒店到处有的时代。据张英记载,某一天,虽然已经提前安排人搭帐篷、安排饭,到了晚上,自己走到宿营地时,尽管真是有人来迎接,但走到营地却一起傻了眼,成千上万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帐篷扎在那儿,到底哪一顶是属于自己的呢?在皇帝周围可不准喊叫,只能一顶一顶地辨认过去。过了好一会儿,又遇着仆人来接,但左转右转几圈,新来的仆人也迷糊了,只能一起慢慢地摸,大半夜过去了才摸到自己帐篷里,真“饥饿已极”。
此外尚有诸多规矩,譬如说:营地方圆10里内的井水、泉水是必须留给皇帝的;晚上,皇帝还没睡,大家都不允许睡,而早上,天还没亮,大家就必须起来,收拾好,在行宫外候着;皇帝的车驾起程结束前,所有官员的车辆都不准出营门。样样规矩落到张英们头上,只剩下了两个字:折腾。而张英毕竟为一品大员,那些中等、小小的官儿们是怎样一番景象,可真是难以想象。
皇帝的眼里,大官儿也好,小官儿、老百姓也罢,本来没什么区别,都不过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