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力量
(2011-10-07 19:10: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事评说 |
以红尘俗世的功利标准看,乔布斯无疑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个人。又以红尘俗世的功利标准看,他的辞世,备极哀荣。其中,自然包括有许多人对他个人的深切缅怀,却也避免不了另一些人在缅怀的姿态、言行中包含有其他目的——或者是商业行为的一环,或者,就是为了适时证明自己的依然存在。
但深切缅怀也好,在缅怀中包含有其他目的也罢,对于乔布斯本人,都未必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乔布斯本人,最重要的恐怕是,他是否享受他自己的生命过程:是否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于是,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收获快乐于其中。在社会意义上,这一种快乐,还应该是光明的,能够分享的,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惠及整个社会的。
因此,看乔布斯辞世后,那一种绝不纯粹乃至包含有无限矫情的备极哀荣,难免有怪怪的感觉。
直至看见网友转发的一则微博,微博中说,“他(乔布斯)让我们看到一个自由的个人有多大的能量”,才豁然开朗。特别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中,多数人的参与缅怀,也许并不因为追念其本人,不因为在缅怀中包含商业或适时证明自己依然存在的目的,只是在缅怀乔布斯本人的表像之下,涌动着对于个人力量的自信,以及对于一个能“万类霜天竞自由”,最大限度张扬个人力量、追逐个人梦想的大环境的渴望。
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会如何?此前,我们已经问过了,巴菲特,比尔·盖茨,以及其他许多杰出人物,如果生在中国,会如何?而讨论结果是巴菲特肯定因为扰乱金融秩序罪名被抓起来了,比尔·盖茨大约正在某个建筑工地上搬砖。乔布斯也未必会比他们幸运。这就溯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互联网能成熟于苏联吗?不可能的。纵然创意以及技术能够在特定节点上领先,但终究不能够抵挡得住整个体制的封闭,不可能被大规模应用,不可能集天下之智以深入,在特定节点上的领先马上会成为历史。
特定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终究会决定于体制的开放程度。体制的开放,社会的发展空间开放,不仅保证了所有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自由竞争社会资源,且一应成果得到制度性保护,惠己惠人同时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更是体制开放的基础,必定为社会平等地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他人之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
前些天的新闻,山东省章丘市的一家饭店,厨房里的一块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法院:海参要清汤”、“马主任:不要内脏菜,海参要活的”等字样,个性化服务意识、行为本来是了不起的,然而,细看黑板上的文字,却统统是为公款吃喝服务,扔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臭汤中,只令人喟叹:千般心思,万种机巧,换来一个公款大吃大喝吃得香的结果,真正是天下最悲哀事。此等事,或者在任何国家不能免,最让人尴尬、愤怒的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中,泛滥如斯。以之为标志,整个社会必然是趋向封闭,趋向“利出一孔”、特殊利益泛滥的,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到了无处施展才华,不能追逐一己之梦想的困境中,或者只能不无违心地去那“一孔”中讨生活,将才华在没有社会意义的事业上虚掷。无论有钱没钱,个人的才华发挥不出来,或者发挥得不是地方,个人总不快乐,整个社会的活力丧失。(齐鲁网)http://www.bzcm.net/news/2011-09/30/content_555761.htm
如此多的人参与缅怀乔布斯,就缅怀本身,其目的,并不能说纯粹。然而,那藏于缅怀之下的对公平、开放、自由的渴望,却是纯粹真实的。有网友质疑说,这一时,竟然容不得说一句乔布斯不好。那便是因为,这一时,在特定环境中,乔布斯成了公平、开放、自由空间的标志。个中人不是容不得说乔布斯不好,而是太执着、热切于对公平、开放、自由的渴望了。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没有穷尽。
但,一个人的力量,它的能够成为现实的力量,或者只永远封闭为潜力,却终究决定于公平、开放、自由空间的宽阔宏大程度。大国之大,在最大程度上,便大在公平、开放、自由空间的宽阔宏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