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税制导致的地方财政冲动
(2009-05-04 22:49: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天说地 |
本镇与湖北省公安县埠河镇隔水而邻,公安县为荆州市下辖之农业大县,著名的粮、棉、大蒜产地。农业县云者,在今时今日,基本为财政穷县。之所以穷,则往往与不合理的税制关系最大。
税为实现公共服务而收,税制的公平,首先体现于事权与财权的统一,直白说,干了活要领工钱,领了工钱的一定要干活,不能赖公共服务经费,更不能领了经费不做事。在分配上即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纵向分配要合理,地方财政之间的横向分配也要合理,何者为地方税,何者为中央税,以及在共享税种中各自的分成比例,必须要一清二楚、落于实处。国际惯例,是物业税(房产税,国内体现为土地出让及配套税费收入)、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主要属地方,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主要属中央财政。
具体征税方式于国际惯例为消费型,即在消费终端环节征税,可以名之为直接税,而因为缺乏诚信体系,没能实现对社会的数字化管理、帐目式管理,为了征税的方便,我国沿用了生产型征税模式,在生产环节征税,可名之为间接税。直接税的公平是收出来的,间接税的公平则依靠分配,不幸的是,税收之复杂、琐碎,近乎头顶繁星、恒河沙粒,全面运算、计划的可能,仅仅在理论上存在,分配的依据,终究取决于分配者的个人意愿,注定是不公平的。何况间接收税,经手者必定要“分赃”,不然,会失去征收的动力。以间接税的征收方式,配以吾国原本就乱成一锅粥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自然导致税源首先向生产地集中,生产集中地不合理地分配到巨额不当得税之外,再度向中央财政集中,“干活的不一定有工钱拿,拿了工钱的不一定要干活”,如上所述,实现公平转移还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至是否能成为“贫困县市”、享有更多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主要体现地方的公平应得数或贫富程度,而主要体现了地方领导的“公关”能力。“公关”能力,不可避免要滑向灰色交易、权钱交易能力。
富者因不当得税而愈富,贫困地区却因不当失税而愈贫,地区间差距越拉越大为必然结果。愈是农业大县,非生产集中地,如公安县,不当失税愈多,地方财政愈困难,千方百计保地方财政收入乃成为头等重要之事。
出红头文件规定公务用烟数量,实际上,是规定公务用烟必须尽可能使用本省产品,并不惜以重罚相挟便顺理成章。烟酒、特别是高档烟酒为重税商品,使用本省产品,则重税沉淀于本省,地方财政因此会得到巨额分成。分成本应归地方所有,比之理论应得,现有之分成比例已经是太低了。更倒霉的是,因为税制不公平,如果不是出售本地产品,连已经过低的税收分成也拿不到。早在两年前,《南方周末》已经就荆州市“百官倡烟”作过专题报道。本轮刺激内需过程中,不少省份亦出台对地方重税产品的保护性措施,特别集中在车、烟、酒等商品,皆是出于地方财政考虑而不得不如此。(荆州楚网)http://news.163.com/09/0503/10/58CPAAI00001124J.html
指责公安县政府行政开支过于庞大,仅规定内公务使用本地烟消耗,估计达400万左右,加上对外地产品的消耗更是惊人,需要加以规范,加以约束,自然有理、应行,却不在本篇小文讨论范围之内。老实人谈些老实话,行政开支庞大本身为体制病,县政府或者会放纵自己随便开支,却绝无可能提倡下辖机构也肆无忌惮,红头文件所规定,不过是上得了台面、见得光的相关支出的底线帐罢了。
放下上一话题不说,本文欲讨论的,只是不合理税制对非生产集中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恶劣影响。相关保护性措施的出台,看似颟顸霸道、粗陋可笑,却着实为无奈之举。
可以这样设想:如果税制公平,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地方应有之税必定归于地方,管你卖本省烟、外省烟,总之地方一样收到本应归于地方所有的全部税款,地方哪里还会凭空耗费人力物力这样搞!不要空泛地讲市场原理,市场经济体系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完整体系,没有公平税制、公平分配,公平基础坍塌了,市场经济体系也就解体了,再无任何原理可讲。如同前期普鲁士一样,不大的地域范围内,数十个邦国都要设卡收关税,不设卡就没钱可收、无税可入、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直接要邦将不邦了。
为今之计,便是回归市场的公平本质,一定要与国际接轨实现公平税制,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实现在具体征收方式上的生产型向消费型接轨,以直接税替换间接税,使地方应有之税归地方,中央税归中央。暂时不具备全面推行的条件,至少应立即在易于管理的车、烟、酒等重税商品、大宗商品上实行。终端交易在公安县、荆州市、湖北省完成,相应税费就应该直接进入公安县、荆州市、湖北省财政,因为相关公共服务,主要是公安县、荆州市、湖北省公共机构提供的。现在强调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公平税制、勿使中西部地区沦为工业集中之发达地区的“血库”,就是最好的扶持。否则,扶持力度不可能达到输血力度,将永远是中西部地区“割肉”支持发达地区,地区间差距会越拉越大,呈撕裂之势。
因此引发的行政行为乱局,实在“罄竹难书”,如上述之条块分割、地区封锁。湖北省禁湖南烟在省内声势浩大,湖南何曾没有在重税商品上做湖北的“文章”。想当年,湖北的金龙泉啤酒还挤身入中国4大名牌啤酒时,某次我为自家的小粮食加工厂到公安县黄山头镇采购原料,该镇正处两省边界,站于该镇的一条小路中心线,便“一脚跨两省”了,其时一车金龙泉啤酒从湖北这边跨线进入湖南境内,好家伙,没跑出20米,一帮子人手执棍棒围上来,立时砸得噼里啪啦、稀里花啦,坚决不让湖北酒进湖南。湖北省与上海市为出租车“打仗”,上海市也没少出重拳;
如既然只有房产税主动权在地方,便以种种手段玩命地拉高楼价;
如为了成为生产集中地,为了也能抢外地的税,或仅仅为了保住本地的税源,不惜“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罔顾地方环境、可持续发展,罔顾劳动者权益,以自残式税费优待搞重复建设、打招商大战等,并非尽如某些评论所说出于简单的GDP崇拜,而更因为税制不合理,导致了收税权逐渐不与公共服务挂钩,而渐渐单纯地与GDP挂钩有关。不改税制,则公平不立、乱政不息。极端一点说,不合理税制前提下,一应公务人员,不仅在公务活动中,便是在私人活动中,不尽量使用本地产品,也近似对本地的背判,根本不够资格做地方公务员。
个人无意为地方保护行为张目,而力图概述其行为本源,以免在一个落水者滑入水中时,不扔过去一根绳子拖他爬起来,却指责其为了自己的生存乱抓乱扯太盲目,破坏了岸边的生态。
改税制的另一好处,还如专家所说,能“保持公民的纳税荣誉感”。采用消费型征税模式,税率、税款会明明白白写在每一张购物清单上,提醒每个消费者为这个国家的纳税人,责任感会伴随着荣誉感而生,要求监督公权,维护各自权益,实现整个社会运行的公平正义,类似公安县的行政开支过大会成众矢之的。也免得一些人误己误人,盲目宣传只有交了个人所得税的人才是纳税人,其他人就不算。当然不是的,个税不过是小税种,是税费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不纳个税不等于说不是纳税人,税费无处不在,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几乎没有可能不为纳税人。纳了税,还有凭证在手,无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劳动者再因为户籍原因受歧视,享受不到一体化的基本的社会福利待遇,大家就一起去市政府排队,要求其退税好了,既然不提供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就没资格收税,不能光拿钱不做事。于是乎,困绕大中国的户籍、公共服务缺失难题,很快就能解决。
前一篇: 一入城管终身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