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与老鼠何以成兄弟

(2006-07-31 17:22:02)
    酒后猝死,于河北省沧州市审计局审计员张洪涛个人算是悲剧。于公众,却只能留下愤怒。
 
    并不能证明张洪涛的死与酒有直接关系。公众要质问的,也不会是张是否真是喝死了,而是作为一个审计人,他怎么能与审计对象一起日日笙歌呢?那可相当于猫与老鼠一起喝酒。双方是否已经处于同一条利益阵线内,该审计结果的可信度还剩下几分?
 
    此后发生的事更多出一些戏说色彩。比如关于审计人员在同事新丧后还集体出游,有关人员解释说正因为同事新丧,“一进办公室就掉泪”,才出游以排遣若闷。让人想起那段著名的相声:为了隆重记念巴甫洛夫同志,我们集体去全聚德吃鸭子。又说出游系私费,私费还有人自发给不愿出游的同事订票,可谓不会做人;偏巧还有审计对象陪同私费出游,一注中了500万,巧就一个字啊!(相关报道见《中国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9/03229597325s.shtml
 
    审计人不应该与审计对象搅在一起,这是基本常识。沧州市审计局委派的审计组偏偏与盐山县电力局搅在一起了,为何呀?
 
    “电力局几乎天天设宴招待,酒宴非常丰盛”(张洪涛生前语),盐山县电力局可谓礼下于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盐山县电力局能求些什么呢?外人无由判断。但此前的一则新闻却令人警惕:四川审计厅27日向社会公布了2006年审计报告,对象是四川省文化厅、司法厅等等14个部门。审计发现收入未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公款私存、下属单位违规处置国资等问题,违规率高达100%。(《第一财经日报》)http://talk.163.com/06/0729/07/2N6CP0VM00301MTS.html
 
    搅在一起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否则,任是盐山县电力局如何礼下于人,只要审计组洁身自好也是白搭。审计组何以敢公然违规接受审计对象的吃请呢?恐怕根子还在于审计过程的不透明。
 
    尽管李金华先生为这个部门赚来了人望,我依然不免狐疑,那些耸人听闻的违纪、违规、违法事件,如果没有被审计署公布出来,不就永远被掩盖了吗?还有多少违纪、违规、违法事件没有被审计出来?会否有审计部门因为利益及其它原因刻意放过审计对象?将监督责任与权力完全寄托在几个有限的部门上,并赋予这几个部门不受监控的权力,总是非常危险并不能让人放心的。这应该也是审计对象拼命讨好审计部门与人员的主要原因。
 
    比如这“电力局几乎天天设宴招待,酒宴非常丰盛”,那是在审计人眼皮子底下赤裸裸地违规。纵然盐山县电力局此前无违规事实,这眼皮子底下的违规总是明摆着的吧。如果这招待费能被忽视,谁能保证其它违纪、违规、违法事件不被忽视,或者在付出一定代价后被成功忽视呢。准确地说,这个时候的审计人与审计对象正在一起违规。更令人遗憾的是,审计部门的忽视,便意味着一件事的终结。
 
   设想一下,如果运作与审计过程完全透明、公正,处于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会有那么高比例的单位违规率吗?审计人敢这样公然与审计对象搅在一起吗?
 
    透明、公正的理论与目的并不新鲜,而透明、公正的核心却缺失了很久,这核心是千万人的监督结果有表达渠道,并通过这渠道直接决定对监督对象的处理。而且渠道,只能以公众方便、喜欢、接受的方式存在。否则那透明、公平便是假话、空话,是骗人的东西。比如对某些腐败现象,公众都能编成歌唱了,却也只能唱唱而己,没什么实在用处,则透明何在?公平何在?
 
    审计人与审计对象搅在一起,说到底就是因为审计渠道狭窄、封闭,且真正监督人缺位。肯定有人要求对此事彻查,但彻查的结果顶多是将本件事弄清楚,难道我们要指望任何一件事上都有人酒后猝死,于是能要求彻查吗?何况,又委托谁来彻查前一批派来彻查的机构与人员呢?部门内监督,包括限定在几个部门之间的监督,根本弊处从生,是没什么大用的。
 
    按照惯例,我反而关心张洪涛的家属会否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因公殉职甚至烈士的名号,也算是谈资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