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旧作集 |
可贵的抗议,可贵的表达
许斌
这是一群很可爱也很勇敢的孩子。他们不认同校方的教育理念,于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公开抗议。
事情发生在四川省一所中学内。距中考只有两个月了,学生们知道校方要以马上举行的一次考试成绩为依据重新分配班级,形成三个提升班和两个基础班,也就是优生班和差生班。学生们不愿意这样分班,他们拒绝考试。一位同学公开说“不管优生差生,大家都不想重新分班。特别是像我这样成绩不好的学生,分班不就是歧视我们吗!”,“在几名同学的倡议下,100多名同学在阶梯教室商量一起签名拒考,并商量考试交白卷”,结果270多人参加考试,有100人交了白卷。他们还联名向校领导写了一封信:“……这次行动是出于大家多年的友情,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但是你们的决定迫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相关报道见《天府早报》)http://news.sohu.com/2004/03/25/56/news219585632.shtml
这样按成绩分班的做法好不好,相关论述早已经汗牛充栋,是非曲直无需我赘言,但以往争论,往往是一种局外人的观察,无论有没有结果,都改变不了分班成为现实的结局,而作为身受其事的学生,更是无能为力,除了被动接受没有任何别的办法。记得我念书的时候严重偏科,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从来不知及格为何物,每逢分班,进慢班是绝对的,其中滋味现在还记忆犹新。
其实大家交一样的学费,当然有权利得到平等的对待,校方说因材施教云云,甭说算不算托辞,但付诸实际行动,至少要征求学生与家长们的同意吧?然而在校方“一言堂”的潜规则下,这一程序肯定是免了。所以在类似问题上,基本形成校方说是,不是也是的局面。单方面的校方意见往往会挂着纪律的招牌强制执行。
所以这些学生真的很勇敢,面对强势主体,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维护自己认为合理的个人权益。我觉得这些孩子还是很克制的。他们给校长写信,他们拒绝参加他们认为附着了不合情结果的考试,或者可以归纳说,他们是在以很正当的行为争取平等的话语权!
我是成人了,差不多是一个很世故的人,如果没有过多的外力干扰,我想象得到事情将如何收尾:分班还会继续,个别学生会受到很不公正的批评和处分。如报道中披露的,校方己经准备好了备用卷,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可能被强制重考,然后按成绩分班。看得出来,这件事在校方看来,也就是个意外而己,校方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可以商榷的,更不觉得几个“闹事”的学生是与自己一样拥有同样话语权的平等主体,校方将借助权力强制推行自己认定的做法。
与学生的勇敢相比,老师们的反应就无奈得多了。“说实话,我们也很理解学生。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单纯以分数进行考核。当然,我们只能执行校领导的决定,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报道中一位老师的原话。字里行间,坚持自己看法的勇气少了,安于现状的无奈多了。
我无法预知事情往哪个方面发展。我只是期望,无论结果如何,这些孩子心中的勇气与执着不会因为可能的抗争失败而泯灭,无论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他们还能够象现在一样挺身而出,以合理的方式、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事实存在的不公平。
我知道这样的期望有些空幻,在事实的强势主体面前,挺身而出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我自己,如今不就是一个很世故的人吗?其实这世上的事往往如此,从血气方刚开始,从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看法开始,经历的失败多了,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多了,棱角也渐渐磨平了。看着别人被不公平对等,往往是心底里愤然而行动上默然。即便噩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也会开解说,倒霉的不是我一个;或者想: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呢,抗争了也许更遭。于是,导致不公平对待的力量一天天更强大,反抗不公平也越来越难,抗而无果甚至招致报复的可能同样越来越大,于是,人就越来越世故了。
所以,我更加佩服和羡慕这些学生了。我真心希望他们的抗议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件事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那么,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实的教育理念,可能有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出台,全中国数不清的孩子可能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受益。
这样的期望很空幻吗?也许吧。但回首过去的一年,这个国家发生的许多实质上改变,却恰恰源于一个个小人物看起来很微弱的抗争。而种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与延续,只怕正源于我们的世故与懦弱。
这些学生,真是我,或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