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改革就是不能搞MBO

(2005-12-12 18:05:22)
分类: 世事评说
    国企改革就是不能搞MBO

            许斌

  MBO,就是管理层买断。国内一些地方曾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试点过,效果不佳,甚至沦落为某些人赤裸裸掠夺国有资产的工具,引起社会公愤,试点行为被国资委叫停。公开为之招魂的人不多,赵国良教授算是例外。日前,在成都举办的西南财经大学首届MBA、EMBA校友大会暨“皇城论道”论坛上,他说:“MBO有什么错,我坦率地说,停止MBO试点是错误的决定。”(相关报道见《四川金融投资报》)http://business.sohu.com/20051211/n240933736.shtml

    赵教授以近乎胡搅蛮缠的方式论证他的观点,给反对MBO上纲上线。说什么国企改革成绩不能全面反对;反对贫富悬殊更反对共同贫穷;什么即然国资流失那么多,如今的国资委怎么还可能领导着如此庞大的国有企业群体?

  如此简单的道理,真的没有解释的必要。MBO只是国企改革的一种可能采取的形式,是否可行大家都可以争论,怎么反对MBO就成了反对国企改革呢?反对一部分人不当暴富也不等于反对贫富悬殊,更不等于提倡共同贫穷。赵教授真的连如此简单的逻辑推论能力也不具备吗?

  国资委今天诚然还领导着庞大的国企群,但那是数十年持续,且今天还在不断追加投入的结果。只要一栋楼房的骨架还在,我们就可以对那些今天拆一扇窗子,明天拆一堵墙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不承认有人在拆窗子拆墙,还要保证他能够加速度拆下去吗?

  国企改革为什么不能搞MBO?首先要搞清楚MBO是什么回事。

  变更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MBO是其中一种。但即使在国外,它也不是一种很普遍的方式,而且肯定是原所有者与收购者直接交易。企业是自己的,且企业最多能值多少钱,原所有者一清二楚,搞MBO能省去很多麻烦,又能得到理想的售价,即便卖亏了,亏也是亏自己的,别人管不着,所以能进行。但国企呢?

  国企搞MBO实际上就是管理者将原先管理的企业卖给自己。管理者是所有者吗?如果不是,他怎么能随便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而且是卖给自己。一个简单的比方,我可以擅自作价将赵教授的家卖给我自己吗?5块钱行不行?要不加一点儿,5块1毛钱?同样的事例我们也不是没看到过,人家一栋大楼才卖了150块!

  国企是公共资产,公共资产的处理不能由一两人说了算。在公共资产的处理过程中,这种指定购买者的方法本身就违反了社会公平。这一个企业,这几个管理者能买,为什么其它人就不能买呢?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拿到市场上竟价不是更好的选择吗?说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出了更高价格买这个企业的人不是更关心企业发展吗?

  赵教授谈到了管理规范,这是明显的掩人耳目。赵教授还没论证出为什么国企改革只能采取MBO这一种形式呢!怎么直接就跳到了大家都承认MBO为唯一形式,只等着操作规范就可以全面实施了呢?

  退一步,就按赵教授的意思说一说操作规范。目前我国并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保证在这一过程中的交易透明与公正。“你规范它就是了”,赵教授说得好轻巧。仿佛我只能背起一百斤重的东西,现在让我背一千斤,明明背不起,赵教授来一句“你加把劲就是了”!这样的空话有必要说吗?说了有什么意义?

  尚不说,不引入市场竟争机制,规范从可谈起?

  何况,理想一点儿,就算在不引入竟争机制的前提下,天上掉下来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足以保证MBO过程中价格合理吧,但国企终究是全中国人民的资产,只承认一部分人(不同时期的管理者)享有对国企的独家购买权依然是赤裸裸承认这一部分人的社会、经济特权!难道我们还处在中世纪,还要走特权经济的老路吗?

  为了保证最起码的公平,国企改革绝不能实行大规模的MBO。针对个别特殊企业,非到万不得己,也不可轻为。

  最后提醒赵教授,国企改革有很多种方法,孰利孰弊,大家可以摆上台面讨论,因为你自己认定了一种,就非逼着人家赞同不可,否则就是反对国企改革,就给人家扣大帽子,这不是做学问,这是搞话语霸权!可惜的是,国内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太喜欢玩弄这种霸权了,一发现不同意见,就指斥人家否定改革,真的很令人失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