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之美——墨未浓“雾里看画”之五十五【法国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标签:
刘勇墨未浓文化雾里看画专栏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 |
分类: 雾里看画专辑 |
隔绝之美
——墨未浓“雾里看画”之五十五
【法国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墨未浓
星星点点的迎春花挤满整个春天的时候,我还没有踱出冬天的阴霾。时光是憋着一股赴死的勇气海潮一般漫延过来的,由不得你睁开眼,那些惊艳而欢愉的色彩像是沿着泳道的线脉拥到了眼前。
镜头回旋着定格在一位叫奥·罗德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身上,罗德在两个相同的圆盘上涂上不同的色块,一个是并列而分明的两种色彩,一个是两种色彩的混合涂抹。当两个圆盘陀螺一般高速旋转起来,在一边窥伺的法国画家,新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修拉欣喜若狂。在他二十多岁稚嫩而蒙眬的眼光里,一种镜像深入了他艺术创作的骨髓,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和憧憬。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在物理学家脉络分明并列涂抹上的两种色彩的圆盘,在迅速地旋转中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炫丽景象,那迎春花般烂漫的色彩像是要洒满了整个天空,一簇一簇的礼花向四周和高处飞扬,然后又没入了寂静中。与此相比,那个精心混合涂抹点画的圆盘在旋转中却色彩暗淡,了无趣味。一个艺术家往往就是这样,一丝发现,固守一生。艺术的偏执性成就了一些画家,也使一些画家在艺术的逼仄小道上颇受折磨,甚至消耗掉青春和激情,悄无声息地归入幽冥。修拉的幸运不仅仅是他的坚守,更在于他对于色彩的那种情有独钟的爱和近似于痴狂的实践精神。
艺术的技巧固然重要,到头来我们在一幅画作上看到的并非是多么玄奥和巧夺天工的技法,而是一种携带着作者情感的或繁或简的独特情怀。《大碗岛上的星期日》无异于一幅简单而易于操作的幼儿色彩拼图练习,那些用素描所勾勒出来的人形轮廓和远帆近树以及猴子、狗等动物形体星罗棋布在大碗岛的河滨两岸,人影在夏日阳光的炙烤下淡若水墨,很难分辨清楚面目的情感流动和肢体的细微动作。整幅画面画家修拉横向并排四种色彩井然有序,毫无混杂之感。点彩精密而绵绸,该不会是得益于青年时期那一次无意中对物理色彩实验的偷窥吧。近处阳光普照到树枝之上所折射下来的灰色阴影应该是第一个大色块;以打伞之女子牵手小女孩为中心的绿色草坪应该是画面的第二大色块,这一色块在夏日阳光的直射下一直绵延到蓝色的海滨;作为第三大块的蓝色海滨之上千帆竞发,湖光山色倒影在潋滟水波之上;草坪之上鹅黄色的树冠像一缕缕袅袅的炊烟,更像一个个童话般的梦境,构筑了画家理想中的第四大色块的描摹。四个色块看似拼接在一起,却各自以独立的色彩互为依托。
在各色人簇拥的大碗岛和海滨之上,空气好像要凝滞在了一起,即使是那么亲近的一对,都静静地躺着、站着、凝望着、静默着……好像这个世界都与自己无关,那些越来越模糊的人影像是夏日地平线上一缕缕蒸腾的热气,制造着隔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