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余地之五

(2007-10-10 20:24:55)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随笔/感悟

分类: 墨未浓文摘集
 我自横刀向天笑……
 
范稳

 

  今天刚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在昆明的一个好兄弟、作家余地自杀身亡。

  余地是个才三十多岁的青年作家,来自湖北,自由职业者,真名余新进。曾经在报社做记者,后来因心高气傲、不愿为五斗米摧眉折腰,辞职在家专事写作。大约在三个多月前,刚刚得了一对双胞胎;也大约在这对龙凤胎出生后,余地得知自己的妻子身体状况极度不好……生活的严酷就是这样超乎一个作家的想象,以至于,作家本人也被它击倒了。他用菜刀横向脖子,毅然决然,去留肝胆两昆仑,将人间生死恩怨一刀两断。一点机会也不留给抢救的医生和自己的亲人。

  先是女诗人海惠打电话来告知噩耗,我不相信,以为人家是在说梦话,或者,这是在梦里接到的一个电话,梦一醒了,什么事儿都过去了。然后庆幸这是一场梦。但是愣了会儿神,发现这假期不假,身边的朋友不假,屋外的天空不假。又打电话问另一个兄弟雷杰龙,小雷与我是同仁,曾经多次编发过余地的稿子,两人也是同龄人,平常很谈得来。他在电话那边哽咽着说,眼下正在余地家楼下,一大群惺惺相惜的作家朋友。余地的父亲已经从武汉赶过来了。我问小雷,为什么?小雷说,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曾经跟余地说起过,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可能会自杀,唯独余地不会。因为他平常是个多么快乐、开朗的家伙啊!

  似乎没有听到过文坛上的谁谁说过余地的什么不是。这个从湖北来到云南打拼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聪颖豁达,皮肤白皙,一看就是外地人。尽管官方的文坛对余地这样的外来者关照不多,但年轻一辈的写作者都在说余地的小说写得不错。几年前我在办刊物时,曾经编发过他的一个短篇,现在已经有些想不起这篇作品具体的细节了。依稀记得当时的感受是,是个聪明的家伙干的活儿,云南这样的写作者不多。  

  记得是一月前,我在昆明短期逗留。在一个傍晚忽然接到余地的电话,要约我出去喝酒,说好久没有见面了,哥几个想找我喝一杯。由于我第二天就要去香格里拉,就说等我回来再说吧。哥们要腾空肚子、积蓄力量,去藏区好和那些康巴兄弟们喝,我们还有的是时间。似乎余地在电话那边哈哈笑着说,范大哥你别只有你的康巴弟兄,忘了我们也在想你啊。那一时刻,有谁想得到这个快乐的、到处找人喝酒的作家兄弟离生命的结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呢?我们现在已经生死两重天,再没有时间和机会了……

  我还忽然想起:这不是我第一次婉拒和余地喝酒。大约是去年春节前,也是余地打电话约饭局。但是……唉!

  去年上半年,在云南文坛上一些幕后黑手的精心策划下,我身陷莫名官司,昆明的一些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将这场没有文学常识的官司极尽渲染之能事。余地那时在《生活新报》,坚持只作客观报道,不炒作不渲染。在那个时候,我感到整个昆明只有余地这样一个好兄弟。

  我忘了是在什么场合下知道余地不干记者专事在家写作了。当时还对他说这样也好,先闲一闲,过点安静日子,也许能憋出点东西。再说你是双胞胎的爸爸,家里也有你忙的。真羡慕你,要好好恭喜你啊!其实之前我曾经从其他朋友处隐约得知,余地在报社个性太强。我就知道,要坏事。不过我又想,他是个有才华的作家,到哪儿都可以做事的。不在乎一家报社啦。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为余地的工作担心,就像我从来不会担心余地写不出好小说一样。尽管我知道,余地现在的名气还不算大,他的作品也的确还要磨砺,还要经历岁月和苦难的打磨――但是,决不是死亡的打磨!

  在众多的写作者中,余地只是一个平凡、敬业的作家,生前尚看不出他有非凡旷世的才华和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我们以热情、聪明、机灵、乐观、执著的印象。他敢于放弃在报社较为优厚的条件,敢于忍受写作的寂寞,这就令人敬佩了。命运对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写作者,太不公平了!

  有一年在福建参加一个文学会议,作家陈希我语惊四座,大谈作家的自杀问题,他谈到了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谈到了作家的自杀和作品的永恒。我们当时是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中谈轮作家的自杀,有人认为中国文学之所以没有希望,是因为还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自杀。现在,我是以沉重的心情来写一个作家刚刚完成的自杀。我发现:这非常不好玩。我仍然不能理解作家自杀这个问题。谁自杀了,都跟中国文学的希望没有关系。只跟他的亲人有关,跟他自己有关。在一个失去的鲜活生命面前,文学的希望算个屁。

  余地自杀了,我不知道他因为什么而自杀。他的那对双胞胎怎么办?我妻子和女儿都认识余地。她们在哀痛惋惜之余说:“他太不负责了嘛?”我现在不想追究什么责任,也不想追问究竟为什么了。我只想知道的是:当余地用菜刀切断自己的动脉时,他到底在想什么?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呜呼,我们也许永远读不懂余地。

  其实,对每一个自杀者,我们都读不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纪念余地之四
后一篇:硬皮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