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勇墨未浓文化原创 |
分类: 墨未浓的散文 |
读书情结
读书除了表面上的“读”之外还需要思考与写两道工序。思考是消化和沉淀的过程,写才是灵活运用发挥创造的过程,是目的,但不是终极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读书的过程,“读之于口,思之于心,行之于笔。”
培根有一句话说:“在学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实为怠惰。”爱因斯坦也说:“过了某个时期之后还要读书,就未免太分我们的心了,使我们不能从事自己的创造。任何人读书过多,自己用脑过少,就要陷于思想懒惰的习惯。”
作家韩石山先生在《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撰写了《读书的戒忌》一文,提出“读书是很舒适的,沉湎于此,会消磨你的意志,毁了你一生的功业”的观点。我却不以为然。韩先生说的也仅仅是娱乐性读书而已,是片面的。韩先生在说明自己的观点之前引用了“与其坐而论道,莫如起而行之”,殊不知,“起而行之”也是读书的后延,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试想,一个文盲即使“起而行之”也是“行而不远”的。
读书是性情中事。读书分学术性读书和消遣性读书。前者是严肃的,后者是随意的,其性质不同,当然目的也相距甚远。
读书与功利好像很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的这一套子事。读书与功利靠得太近就回会把书读歪,读邪。读书与功利不沾边就会无私心杂念,就会“君子坦荡荡”、“无欲则刚”……
能静下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世俗社会中,不讲功利亦是愈来愈难!那种“头悬梁,锥刺股”、“凿壁求光”的读书精神现在看来已成为神话!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名作家,在一所大学任教,他写了许多文章,创作了半辈子,著作可谓丰实,想出一部书,出版社让他交几千元出版费,说这类书出来也挣不了多少钱。朋友硬是不交,至今那本书未出。他家中除了书之外别无他物,前几天去找他,他给我一支烟,还是前几年抽的几毛钱一包的“琥珀”。我点上了一支,觉得很有劲。
一位美国诗人说,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我说,贫穷而读着书也是好的。读书这一情结,将伴我终生。一路上有书,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