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被催成墨未浓 (诗人冷吟给我写的评论)

(2006-12-10 09:12:55)
分类: 墨未浓的杂评

书被催成墨未浓

 

冷吟

 

——青年诗人刘勇印象

 

认识刘勇是在三年前的全市文艺创作会议上。在此之前彼此心仪已久,但从未谋过面。那天听报告,我们的位子恰好相邻。当我们把手紧紧握在一起,显然地,我们同时读懂了对方眼中洋溢的那份莫名的激动和惊喜。

因此我们便成了很好的朋友。

渐渐地,我对刘勇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在国内的报刊上大都用墨未浓这个笔名发表作品,此前也用过公牛 、海旻、 廖了等笔名,现在他好像更钟情墨未浓这个名字。刘勇是孤独的,但我认为正是孤独给了他灵感,给了他一种难得的思维空间。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就是最孤独的人。”可以说,是孤独成就了刘勇和他的诗歌。刘勇自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后来到本市的一家煤矿工作,先干了五年的掘进,后来从事运搬工作。他每天骑车往返百余里路,沉重的工作、艰苦的环境以及心灵的创伤几欲使他濒临崩溃,他时时“感到无形的墙从四面八方向自己压来”,但他最终走过来了,在层层重压之下,“摒弃一切杂念/寻求上升的方向”,寻求自己灵魂的支点。他一面“以瘦弱的身躯/立于黑色的生命腹地”,努力采撷“一片片浓缩的光明”,一面于流水低泣的岸边,借淡淡的月光,“孤独的清洗/灵魂的诗歌”(《落花》)。他把自己对生活切肤的体验幻化于诗中,形成一种苍凉激越而又沉实稳健的创作风格,这对于无法解读他内心的人来说,难免有曲高和寡之嫌,也曾使刘勇产生过“手指与手指亲近得那么遥远”的感叹,但他仍然坚持“于寂夜的升腾中打捞/那注伤痛的眼光”(《午夜伤痛》),触摸那份虚无而又真实的幸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气,或者应该说是一种神圣的追求。

有位诗人说:“我痛苦,所以我写诗。”我曾说:“我坚强,所以我写诗。”如果把这两点加起来,似乎可以作为刘勇写诗的思想根源。

逆境出诗人。一个一帆风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诗人的,起码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因为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是肤浅与幼稚的。从1995年诗集《绝恋》的出版到近期的新创作,刘勇的诗歌始终贯穿着一道痛苦的精神流程,隐喻着诗人一次次坚强的思想蜕变。“我说/不如关了那道门/你站在门的里边/我站在门的外边/沉静成两棵树/观望”(《给你》)。貌似平静的话语,掩不住心中涌血的伤口,一道近在咫尺的门,却成为一场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的见证;“伸手是雨/挥手是泪/覆手是血/那颗素色的水果/临着一把亮煌煌的意念之刀/我是临界的惟一座客”(《那种姿势是我》)。诗人对命运的诠释,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悲壮且无奈,所幸他没有绝望,依然深深地挚爱着“血与火”,挚爱着生活和那些一起生活的人们。更为可贵的是,他超越了个人的情感纠葛,把自己的命运置于时代的背景之上,折射出一个诗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圆明园遗址》等便是这种意识的具体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刘勇的许多诗歌获得了一种年轻诗人少有的率真与宁静,如“人生不必寻求相融与和谐/相接处是一种距离”(《相接处是一种距离》);“我们在岸上钓鱼/鱼其实是在水中钓我们/我们合上眼/世界比我们幻想的美丽”(《体验》);“父老乡亲把鸡子/煮得淌了黄/还不肯下口”(《诗意的端午》)等诗句,没有设置任何阅读障碍,即景写意得心应手,浑然天成,看似随意拈来,实则淡而有味,机智隽永,很经得住咀嚼和把玩。

然而我最欣赏的还是刘勇的乡土诗。刘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家乡纯净的山水滋养了他,他永远“以麦穗的毕恭毕敬俯吻这片黄土”,牵念着家乡的风土人情。“从那垛玉米秸向右拐是我的村庄/黄狗被寒风吹得飘忽不定却依然眺望/白内障刚刚痊愈的父亲推着粪车/吱嘎作响/心里想着小康社会/炯炯有神的眸子朝那块板结的坡地惆怅”(《最后的玉米》)。城市的高楼“像蚕一样啃噬着”诗人的记忆,但亲人躬身劳作的姿势以及那些“被时间遗忘在旷野上的植物”,却是记忆粗壮坚挺的枝干不可攀折。这恰是诗人信念的核心,也是他一生奋斗不息的忠实支撑。因为他已嗅到“从父亲苦涩的窗口”闪烁出的“清新的稻香”,看到了“大地越陷越深的脚印/萌发出老人汗水流淌的种籽”。以墨未浓为笔名发表在《诗刊》上的《父亲与油酥火烧》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首。“退休的父亲/在乡下的旧房里/用砖石瓦块垒起土炉子/开始与油酥火烧打交道//我看到他执了三十多年教杆的双手/很有力地揉着面团”。至此,我们眼前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远离了讲台的退休教师,迫于生计,用当初给孩子们讲课的姿势,虔诚地烙着火烧,烙着一个热腾腾的希望。他“喝着白干抽着旱烟”,汗水“晶莹而充满泥土的馨香”,他身后的破桌上,放着刚刚领回的“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和一张盖着公章的欠条”。简单而明确的意象,朴实而结实的语言,使这首诗具备了很深的艺术内涵,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或许一切都是赘语。真正的诗歌不是用语言来解读的。

“诗人的字句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声音,是召唤各种美好事物集于自身周围的咒语”。(诺瓦利斯语)其实我们没有别的奢望,我只想说:我们认真活着,并且认真写诗。关于刘勇,关于刘勇的诗歌,自有别人去公论,自有时间去检验。在此我谨录刘勇的诗集《绝恋》后记中的几句自白作为本文的结语:死亡在我的岸边徘徊/我必将归于沉寂/我在用诗为自己挖掘坟墓/我的奋斗执著而坚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谁的眼泪在飞
后一篇:还乡(外一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