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宫廷文人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1)

(2007-05-02 20:04:37)
标签:

宫廷文人

分类: 教案和作业文章
内容提要:

初唐的诗歌创作,重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好 文艺的君主。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太宗身边被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多奉和应制之作,当时的虞世南.许敬宗等人的创作就是代表。他们所编的《被堂书钞》.《文思博要》等书成为做诗工具。贞观后期,宫廷文人上官仪的创作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成为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全期.宋之问。他们的创作皆应制诗,尽管风格趣味方面贵族化和宫廷化,但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写作技巧大大提高。

 

关键词:宫廷文人   上官体   五言律   七言律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初唐的贞观时期是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潮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一些围绕在唐太宗身边的侍从文臣,如虞世南.李百药.许敬宗等前朝旧臣,他们的诗歌创作从于宫体诗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唐的诗风。他们的创作依然继承了来自前代的齐梁诗风,多用典故丽辞,以夸耀各种渊博的学养。以虞世南为首的许多宫廷诗人,在侍从.奉和.应制中,以竞相表现才能为高[1106]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为文精思不懈,所作“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2378] 在隋代他就写过《应诏嘲司花女》等宫廷诗。入唐后,太宗喜好齐梁诗风,据《唐诗记事》记载:“帝(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庚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唐太宗对虞世南很敬重。其诗歌作品多是华丽侧艳.奉和.应诏.侍宴之作。其中《中妇织流黄》就是篇很好的代表诗作:

寒闺织素绵,含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香逐举袖,钏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3378379]

全诗虽然缺乏一种美的情思意味,内容较空虚,但是对仗工整,文采华丽,就诗的写作形式和技巧来说却有利于诗歌的发展。

接迹虞世南,得到太宗与高宗宠信的宫廷文人之首的是上官仪,他的诗作大多是奉 和应诏之作。歌功颂德,吟弄风月。其被评为“绮错婉媚”的艳丽诗风,称为“上官体”。在当时社会影响非常大。

他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如《早春桂殿应制》中的“风光翻露文,浮华上空碧。”,即体现出诗人杰出的写景技巧和善于营构明秀灵动的诗境的能力。再如《奉和山临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云飞总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朦烟壑深。、

虽为奉和之作,但诗人有意摆脱从类书缀拾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的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诗体。[4220-221]

但是上官仪的贡献不在于诗歌创作方面,而是对确立律诗的艺术规则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提出的诗有“六对”,即“正名对”—“天地”对“日月”,“同类对”—“花叶”对“草芽”,“连珠对”—“萧萧”对“赫赫”,“双声对”—“黄槐”对“绿柳”,“叠韵对”—“彷徨”对“放旷”,“双拟对”—“春树”对“秋池”。他还提倡诗的“八对”即再加上“异类对”—“风织池间树”对“虫穿草上文”,“ 回文对”—“情新因意得”对“意逐情更新”等等。这些规则对唐代诗歌格律形式的形成,确实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5379]

在他的作品里,有不少通过精妙对法来写景传神的佳句。如《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鹊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6221]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

高宗至武后时代,首先闪耀光华的诗人,是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侨.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他们全以宫廷诗人驰名,尤擅五言律诗体,其中又以杜审言为代表。[7106]

杜审言的诗造语新奇,格律严谨,对促进律诗的建立和发展多有建树,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杨炯,使五言律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他的著名诗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曾被明朝胡应麟评为“初唐五言律第一”。[8382] 原诗为: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忽闻歌古调,归固欲沾巾。

全诗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写得极为真切,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全融入了明秀的诗境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全诗构思细密,对偶工丽,语言流畅,声调优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